最近银行正积极“发钱”。广州白领小沈打开建设银行的APP后发现,他能申请的贷款额度已经从20万元悄然提额到75.2万元,年化利率为2.82%起,比当前主流房贷利率3.1%还低。客户经理对他解释,最近出了新政策,消费贷的额度上限上调,而小沈就职的企业是银行代发工资客户,可申请额度上限更是最高可提升至100万元。
额度翻倍,个人消费贷最高提到50万元;利率更低,可申请的利率低至2.58%;期限拉长,最长可7年分期……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拓宽消费贷年限、提高消费贷额度后,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跟进政策举措,推出相应消费贷产品。
国家为何要放松消费贷?消费贷背后有什么风险?普通人如何从消费贷新政中更好满足个人消费需求?下面为你带来分析。
多数消费贷比房贷利率低
个人消费贷产品迎来了新一轮调整。近日,金融消费者打开银行APP后会发现,部分银行已对个人消费贷款产品的额度、期限进行了调整。
消费贷,在银行的名称各不相同,比如交通银行的“惠民贷”、招商银行的“闪电贷”、浦发银行的“浦闪贷”,其本质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纯信用贷款。
当前,包括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农商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都对消费贷进行了提额、延期、降息的“升级”行动。
额度方面,中国银行将“中银E贷”产品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将线下审批、线上用款的“随心智贷”产品,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纯线上产品“快贷”,最高额度也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
期限方面,招商银行纯线上产品“闪电贷”在额度上限提至30万元的同时,贷款期限增加了84个月(7年)的选项。在网上,不少“闪电贷”客户晒出截图,显示可申请的贷款时长最高为84个月。工商银行的“融e借”作为互联网贷款用于消费时,贷款期限最长为7年。
“以前我在银行看到我的利率是2.8%,前段时间悄悄降到了2.68%,昨天看已经变成了2.58%。”一名金融消费者感叹。随着银行纷纷下调消费贷产品利率,消费贷利率已经进入“2”字头,比如江苏银行率先推出年化利率2.58%的消费贷产品,北京银行部分客户发放限时优惠券后,消费贷利率可降至年化2.5%,宁波银行不甘示弱,在叠加优惠券后的情况下利率达到了2.49%。
目前,广州主流房贷利率为3.1%,当前多数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比房贷利率更低。
更好满足大宗消费需求
近年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作为金融提振消费的重要工具,此前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普遍维持在20万元额度、1—3年贷款期限的标准,存在额度较低、期限较短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大额化消费需求。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吹风:“将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延长消费贷款期限。”
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在期限方面,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这意味着,2020年《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20万元的规定被首次突破。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消费贷投放,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商品价格、居民收入等都发生了变化,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并适当简化对资金用途、流向管控要求,确有必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个人消费贷款放宽相关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大宗消费需求,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随着头部机构率先破局,一场消费贷市场调整潮已蓄势待发。
按消费实际需要量力而行
对于有消费需求的金融消费者而言,当前迎来了政策红利。
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灵活地规划资金,满足教育、医疗、装修、汽车、家电等大额消费场景的需求,延长贷款期限则可以减轻消费者的短期还款压力,使其更加从容地应对消费支出。特别是扩容场景,定向支持新能源车、智能家居、文旅教育等新兴消费领域,新市民、毕业生等群体获倾斜。
在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利率降低的情况下,月供减少将分期压力大减,同时部分消费贷可享受财政补贴,新能源领域还能叠加专项优惠。资金成本降低了,对消费者来说是实打实的优惠。但业内人士提醒,加强版消费贷虽好,不可“贪杯”。
简单来说,金融消费者使用消费贷面临着过度负债和合规风险两大风险。如果用于非必要消费,可能陷入“借新还旧”循环,其中收入不稳定人群风险更高。另外,消费贷需用于指定消费场景,如果挪用资金可能被银行追责并影响征信。
董希淼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申请。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推动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降准降息。据此来看,不能排除消费贷利率下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