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5新能源汽车产品价值指数(一季度)发布:智驾下沉、补能突破,一场深度较量正在展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在高基数上如何实现高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数据说明了向上发展的充沛动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数据背后,实际上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持续创新,车企通过供给侧的持续创新,不断拉动需求端的新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南方产业智库发布《2025新能源汽车产品价值指数(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联合“私+车探”服务平台、南方智媒科技公司、广骏名车汇二手车交易数据分析平台、珠三角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从智能化、电动化、服务价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测,展现新能源汽车新产品价值,为用户提供购买参考决策。

《报告》显示,在新能源的下半场,智能化已经成为各款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智驾平权”已经不是口号,除了高速NOA、城市NOA,车企已经深入到芯片自研的较量;与此同时,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进入平缓期,车企的争夺要点集中在提升补能效率,并且开始持续提升售后服务,吸引更多用户青睐。

趋势1 智能化卷“下沉”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指出,当前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1倍。

“智驾平权”为核心驱动的智能化价值大战正在上演。首先是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成为标配,而车企把高阶智驾普及作为核心竞争力,这首先是车企战略层面的改变。

今年初,长安、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先后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叠加“特斯拉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华落地,“智驾”成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竞争焦点。不少业内人士将2025年称为“智驾元年”。

以吉利汽车为例,“千里浩瀚”是通过端到端、VLM、世界模型等AI技术形成的统一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覆盖全系不同价位车型。而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全系标配开通智驾接口,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

高阶智驾车型价格下沉是必然,激光雷达几乎已实现全面覆盖。纯电车型排名第二的零跑B10,把激光雷达、端到端智驾首次拉低至12万级市场,这一性价比冲击力度极大,智能座舱豪华程度也颇具卖点,因此在智能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板块,零跑B10获得了第一名。

激光雷达能够不断下沉,背后是市场竞争激烈迫使车企加码。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少车企如理想、华为、蔚来和比亚迪采取分层模式,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两条腿走路”,在基础版车型和智驾方案中使用纯视觉,高阶版车型和智驾系统中则保留激光雷达。

15万元以下的下沉市场,激光雷达这个高价值配置,成为了车企的“大杀器”,可以说是实打实的价格战。零跑B10直接“下放”激光雷达,上市一小时大定10016辆。铂智3X带激光雷达的智驾版仅需14.98万元,也是合资品牌的“反击”力作。

新车“卖点”增加了,消费者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好智驾体验,南方产业智库发现,智能座舱的进化速度也令人瞩目:四音区识别、一句话多任务连续执行,这些便捷化交互功能完全普及,每款受统计产品都做到大模型上车,反映出车企AI军备赛的开始。从2024年的百度文心一言,到今年的DeepSeek深度融合,智能汽车的华点被AI撬开。不论是座舱的智能交互,还是高阶智能驾驶,消费者都更直观感受到AI给汽车带来的进化速度。

趋势2 关键芯片看国产

智能化成为车企的核心战场,而作为智能汽车“大脑”,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季度新产品发现,智能驾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是产品间差距较高的维度之一。

特斯拉Model Y配备2颗HW4.0芯片,算力达720 TOPS,在市面上处于领先水平,而国产高端车型以小米SU7 Ultra为例,高配版采用双 NVIDIA DRIVE Orin芯片,算力508 TOPS,从算力数值上看还存在差距。

除了英伟达和高通,有中低端市场产品选择了国产供应商如地平线。这背后是智能汽车芯片供应的“分层”格局,国产芯片有一定替代力,但高性能芯片对跨国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

有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驾芯片,英伟达Drive Orin-X系列装机量据39.8%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紧随其后的特斯拉FSD和华为昇腾系列,分别占据25.1%和9.5%的市场份额。

英伟达领跑全球智驾芯片之际,中国市场正在诞生庞大的供应链玩家,地平线的芯片产品征程家族2025年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套,届时将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万级量产的智驾科技企业。可喜的是,目前不乏车企自研芯片“上车”的产品。

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国内首款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今年成功“上车”翼真L380,也与红旗天工05合作,它的AI算力是高通8155芯片的2倍,运算速度号称比同级快15倍,打破了高通对旗舰车机芯片的垄断。

从产品价值指标看,车企自研座舱芯片并采取双芯片方案,在算力水平上已经可以追赶并肩跨国供应商。更重要的是,自研芯片有助于控制成本向消费者让利,结合销量规模优势,自研芯片的价值在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

核心芯片自研,直接对应了核心智驾、智能座舱技术的提升,把技术差异化和更优解掌握在自己手里,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更是争夺智能化话语权的终极博弈。

趋势3 补能成为三电价值核心

以往角逐激烈的电动化板块,今年一季度在新车市场更是越战越勇,有一组“天花板”数据尤为亮眼。

在插混与增程类型的综合续航大比拼中,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甚至够不上平均水平,1300公里、1400公里以上续航选手比比皆是。

比如,在整体排名处于前列的传祺向往S7和仰望U7 PHEV两款大车,综合续航分别达到了1150公里和1200公里,奇瑞风云T8甚至宣称,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

可以看出,按照动力划分的增长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市场增长动力来源从过去高端增程式新能源乘用车拉动逐步变更到了插电式混动新能源乘用车拉动。

以往消费者关注的续航问题,插混与增程路线比纯电具备天然优势。同时,技术突破创新将产品的续航标杆打破。以传祺向往S7为例,“一车双模”技术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动力的结合,既要继承混动车的经济性,又要回归增程式的舒适感。

对比插混与增程,纯电车型的续航表现则是可靠够用的,定位小型车的AION UT续航420公里,也有750公里续航的红旗天工05,650公里续航的东风本田S7,续航早已是新能源汽车基本价值力,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电机性能也取得了产品价值的飞跃。小米SU7 Ultra最大放电功率1330kW,零百加速1.98秒,自研的两台后电机V8s,功率高达425kW,转速可达2.72万rpm,在电机功率价值中领先。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其中,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47.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增长46.1%。

伴随着三电技术的成熟,续航、馈电油耗等参数问题逐步被解决,拥有了长续航的消费者对充电是否足够高效更加敏感。南方产业智库发现,“充电效率”是产品电动化价值分层最大的板块。小米SU7 Ultra能以5.2C充电倍率,实现11分钟充电10%—80%,而东风本田S7给出的数据是36分钟从30%充到80%,翼真L380可以实现30分钟内从10%充电至80%。

要知道,在去年30分钟还堪称行业充电速度的一个标杆,但在今年,消费者对“快充”的认知迅速重构,不光是要10分钟充电,比亚迪、华为、极氪还发布了兆瓦级闪充技术,时间标准更新到了“5分钟”,因此,新能源汽车产品价值也加速迭代。

就在3月17日晚,宁德时代与蔚来宣布将共同打造全球最大换电网络,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达成1兆瓦(1000kW)充电功率,换电阵容扩大,闪充技术落地,也代表了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进入全面生态变革的新阶段。车企的补能体系布局,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链的协同整合,都将成为产品价值力的全新优势。

趋势4 服务已经成为竞争核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有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换句话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迎来电池质保到期的残酷现实。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政策,从今年开始也成为了用户关注的关键问题。

据南方产业智库统计,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新能源车中,部分车企不仅仅聚焦于重点的智能化,以及定价权益,并且重点对售后权益进行优化,这其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第一个是三电系统的终身质保开始被越来越多品牌采用。以一季度上市的埃安UT、昊铂HL为例,在三电系统都提出了终身质保。就在4月10日,零跑汽车发布用户公告,三电终生质保覆盖全系用户,将于2025年4月30日前补增权益。

不过,当前的终身质保仍然有一定条件,一般是“首任车主”“非营运车辆”等,并有着严格认定条件,用户需要仔细辨别。

譬如,零跑便发布的《B10车主基础服务权益告知书》中明确了各项实施细则总11条:包括手册中明示不得改装、调整、拆卸,但车主自行改装、调整、拆卸而造成损坏的;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车主自行处置不当而造成损坏的,等等。

另一个是终身质保权益条件开始“松绑”。譬如,部分车企开始将终身质权益下放至次任车主。在昊铂HL的权益表中,就明确写明:“昊铂HL车主享受‘三电’(动力电池、集成电力驱动总成)终身免费质保。(仅限首任非运营车主,每自然年行驶小于等于5万公里),且次任车主仍可享受最高8年或15万公里超长质保。(含首任已使用年限及里程)。”这实际上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质保政策与传统燃油车基本一致。

再者,部分车企将亲属之间过户可以持续享受质保。以腾势N9为例,便明确提出夫妻间过户后,依然享有“三电”系统终身保修权益。

与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相比,整车质保的政策也延续着去年的分化趋势,品牌与品牌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合资品牌仍然按照之前3年或10万公里执行,但自主品牌基本都实现了5年或10万公里以上,譬如比亚迪秦L、昊铂HL等车型,都在6年或15万公里,基本覆盖了一个换车周期。

在新能源汽车整个服务价值评价中,南方产业智库发现,用户对于车辆残值的关注度非常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最大一个痛点。无论是提升质保,还是优化服务,最核心就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带动二手车残值的提升。

据南方产业智库的统计数据,市场上主流品牌的二手车残值仍然具有较大领先优势,譬如小米、特斯拉、仰望、坦克等,这主要有两个核心扰动因子:一是品牌自身影响力,这需要车企进行长时间系统性推进;二是价格激烈波动影响,譬如持续频繁的进行新车“官降”,对二手车价格容易造成较大冲击。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