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等多个区域百强榜单公布,珠三角城市表现有历史性突破。
在7月31日公布的“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中,肇庆四会市成功入选,位列87位。这也是继惠州博罗县后,广东省第二个入选“赛迪百强县”榜单的县(市、区)。
8月2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大湾区共有17个城区上榜。其中前十榜单中,珠三角城市占了8个,分别是南山区、天河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岗区、顺德区、黄埔区、南海区。
“总的来看,上榜中国百强区的珠三角城区,主要集中在广深佛珠4座城市。因为百强区是综合指标评比,顺德区目前名次超过黄埔区,只是暂时的。香洲区名次进步6位,主要是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产业结构‘向新’对于百强区稳定性和名次突破有重要作用。”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表示。
南山区连续7年位居榜首
报告延续“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并采用23个指标构建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维度——
经济实力方面主要评估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反映地区的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增长动力评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等,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内生支撑包括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衡量地区内部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能力;区域能级评估地区在全球或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包括对外贸易、区域合作等方面;共享发展关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如居民收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普及和提高。
首先看深圳,含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岗区GDP均迈过5000亿元的水平,显示出高质量发展的均衡性。即使只计算这4个城区GDP,深圳也已经入账超2万亿元GDP,百强区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可见一斑。
其中,南山区表现更引人注目,不仅GDP指标遥遥领先,还在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方面有不俗表现。作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南山区分布着一批重点软件园区,更是大厂云集,聚集腾讯、中兴、百度、字节跳动、金蝶等名企,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势头强劲,这也是南山区能够成为非直辖市中,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一区的原因。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南山区在百强区榜单中首屈一指,体现了高新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以及城市配套和居民消费对城区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作用。
天河和福田上演CBD竞逐
百强区榜单中城区名次的细微变化,是观察区域发展重要线索。对比2023年榜单,珠三角有4个百强区高位进阶。他们是广州天河区(+1)、佛山顺德区(+1)、珠海香洲区(+6)和广州花都区(+2)。
首先看10强区。各区表现极为稳定,即便出现波动,变化也只是在1个名次上下。除了南山区岿然稳坐第一区宝座,宝安区、龙岗区、南海区相较2023年均没有变化。竞争主要体现在广州天河区和深圳福田区,以及佛山顺德区和广州黄埔区。天河区和福田区,体现的CBD之间的较量;顺德区和黄埔区,体现的是工业区之间的竞争。
作为国家级CBD,天河CBD拥有商务楼宇124栋,总建筑面积超1400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超90%。其中,CBD内纳税额超过亿元的楼宇数量已达90栋,300米以上的楼宇共10栋,是中国乃至全球300米以上高楼最集中的区域。深圳福田区CBD则凝聚了深圳一半以上的持牌金融机构和三分之二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这些机构的存在,为福田CBD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法律和金融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在深圳乃至全国的金融中心地位。
日前,广深两座CBD所在城区,均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2024年上半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742.7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7亿元,同比增长57.8%;第二产业增加值262.55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478.92亿元,同比增长2.8%。上半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3176.95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60亿元,同比下降51.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3.68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2.66亿元,同比增长2.3%。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上半年,天河区经济总量保持绝对优势,但在增速势头上,福田区表现更为猛,最大头的竞争,在于第三产业增加值。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是主城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保障。且看今年上半年数据,广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歌猛进。
1—6月,天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31.19亿元,增长6.3%,占全区GDP比重29.3%,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分别增长7.7%、7.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747.01亿元,增长8.0%,占GDP比重23.5%,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独角兽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载体,它的成长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多方合力。
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以福田区财政为唯一出资方的福田引导基金及子基金集群共投资12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占全球总量的8.5%,总估值高达2.29万亿元,其中子基金投资额193.8亿元。
在《中国独角兽榜单2024》上,福田引导基金及子基金集群共投出96家独角兽企业,占总量的34.86%,总估值高达1.92万亿元,其中子基金投资额167.34亿元。
香洲区高位+6有何秘籍?
在2024年上榜的珠三角百强区中,珠海香洲区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从2023年的36位进阶至2024年的30位,超过深圳罗湖区(31)、广州白云区(34)、佛山禅城区(35)和广州番禺区(36)。其高位进阶与区位、首位度、产业结构均密切相关。
其一,离珠江口更近——与港珠澳大桥只有10余公里,陆路即可直连香港、澳门两座特别行政区;其二,首位度更高——在一众百强区中,香洲区是城市首位度最高的一个区,其首位度高达43.8%,汇聚了全市近半人口;其三,现代服务业——香洲区格力电器总部所在地,《珠海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香洲主城区大力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转移,布局发展金融、商务会展、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科技信息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品质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带。
谢宝剑认为,依托港珠澳大桥,香洲区在协同港澳方面,充分抢抓“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机遇,借助珠澳一体化以及成熟商圈,推动人口集聚、促进消费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迸发出新活力。
去年,珠海香洲区抢抓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优势,引进鲸仓等科技供应链企业;格力绿控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趣印科技总部等12个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54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74个;智能家电、打印设备及耗材入选省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重点产业,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培育梯度。
近日,香洲区公布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79亿元,同比增长4.1%,这也是香洲区GDP首次在上半年突破千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73亿元,同比增长10.6%,自年初以来持续两位数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552.7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展现出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
但无论是天河区追上福田区,还是顺德区反超黄埔区,都只是中国百强区竞逐中一个时间切片内的表现,强区竞争从来不在于一时的名次波动,更考验的区域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和对国家战略机遇的敏锐把握。
谢宝剑认为,这份百强区榜单对广东强区发展有三大重要启示。首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百强区显著特质就是产业创新性强,依托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其次,城市配套与产业升级相辅相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城市的配套服务,才能吸引人口集聚、形成消费商圈,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发展。只有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消费者收入可持续增长,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展望未来,这批入围中国百强区的珠三角17个城区将代表珠三角城市主力军,在“到2025年,在促进货物、服务、人员、资金、数据以及科创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方面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打造大湾区区域共同市场奠定基础”这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中,继续发挥“排头兵”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