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广阔印度洋与大西洋,中拉经贸合作擦出的新火花正在南海之滨闪烁。
近日,珠海代表团访问巴西、阿根廷,畅叙友谊、增进互信、推动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通“珠海—巴西”直航航线、签署亿元合作协议、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我们在巴西有一句话,如果海面上升,所有的船都会升起,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艘。因此,我认为只要中国在发展,作为战略伙伴的巴西也能一起发展。”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费尔南多·布兰科里说。
对珠海而言,此次跨越半个地球的“牵手”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开放合作是珠海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的基因,以开放促发展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歇。
在全球贸易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市场预期普遍低迷的当下,珠海放眼全球、抢抓机遇的务实之举,传递出鲜明信号,珠海将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
“珠海—巴西”开通直航,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
一条海上黄金通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之间“架起”。
4月14日,“中巴(珠海)经贸合作暨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航仪式”上,两国代表共同为“昌民号”货轮按下启航按钮,通过视频连线见证了该货轮满载家电、有机肥和新能源产品驶向巴西。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以珠海高栏港为出发点,经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直达巴西桑塔纳港和巴西经济腹地,覆盖巴西矿产、农产品核心产区及东北部工业带,辐射南美新兴市场。
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是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地带。两者之间,隔着地核,海上航程跨越半个“地球”。
然而,虽然隔着1.8万公里,两地的贸易关系却很“近”。早在200多年前,中国的茶、荔枝、香料、瓷器等就远渡重洋来到巴西,架起两国经贸往来的桥梁。
时至今日,亚马孙河流域的大豆、圣弗朗西斯科河谷的葡萄、热带雨林的精品咖啡……越来越多巴西优质农产品跨越重洋,进入广东家庭。而广东“智造”的手机、汽车、空调等产品也持续畅销巴西。
在可预见的将来,“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将加速双方的经贸往来。
在国际海运中,漫长的运输时间使得货物在途周期变长,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缓,增加了运营风险。“珠海—巴西”直航航线,较传统航线缩短航程30天,降低综合物流成本30%以上。
“这条航线正是葡萄和甜瓜种植者一直以来所需要的,它将为我们打入中国市场提供强大助力。我们对这个新阶段感到非常兴奋,它将彻底改变巴西水果在亚洲市场的份额。”巴西水果及其衍生品生产与出口者协会主席吉列尔梅·科埃略表示,对于注重保鲜与时效性的新鲜水果而言,更短的航程至关重要。
一条双赢、互惠的“黄金通道”,至此显现。
从珠海启程,连接拉美新兴市场,广东“智造”的智能家电、光伏组件、精细化工等优势产品乘船出海;从巴西返程,矿产和农产品资源满载而归,有力促进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阿根廷代表团来访,达成意向合作约3000万元
从2024年开始,阿根廷牛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尝到了甜头,同时也记住了这个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农业大国。
4月22日,阿根廷企业家代表团一行近30人回访珠海,开展为期一天的经贸考察活动。
此次回访是对珠海代表团访问阿根廷后的积极响应,不仅是珠海深度对接拉美国家、葡语国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生动实践,也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下深化珠海与阿根廷合作的重要举措。
阿根廷盛产大豆、牛肉、葡萄酒,与我国在经济与产业结构高度互补,经贸投资合作前景广阔。
如今,中国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阿根廷也处于深化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经贸投资合作的关键时期,两地企业家开启更加紧密的交往,进一步深入挖掘各领域务实合作潜力,共同抵御“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历史逆流。
在供需对接工作会上,来自珠海和阿根廷的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达成意向金额约3000万元。其中,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相关企业计划建立长期供应机制;在智慧物流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技术标准互认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此行希望在珠海寻找优质供应商、工厂和制造商。珠海的优质营商环境和热情接待让我们倍感振奋,尤其在印刷等领域看到了广阔的合作空间。非常期待与珠海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拓市场。”阿根廷Trade Beyond S.A公司首席执行官Ramiro Gomez Lopez说。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对接,在阿根廷寻找合作伙伴或设立合资代理公司,进一步开拓南美市场。目前,小未科技的智能物联平台已在东南亚多国落地成熟项目,若能在阿根廷开拓新市场,将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注入新动力。”小未科技外贸销售经理文睿说。
“此次率近30名阿根廷企业家访珠,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实力。我们希望搭建双向对接平台,一方面将中国高端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引入阿根廷市场,另一方面推动阿根廷牛肉、红酒等优质产品及足球文化走进中国市场,‘产品+文化’双向赋能。”阿根廷广东商会执行会长何晓梅说。
推动港口转型,打造联通葡语国家的重要门户
通江达海之地,呼唤城市新生。
时下,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破坏全球经济秩序和发展态势。在持续的动荡中,如何通过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发展优势,在当下更显意义非凡。
对珠海而言,这种优势就是“开放的基因”。珠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外经贸往来的重要节点,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代起,珠海海域便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初,南水、十字门更是成为往来夷船贸易的停泊之地;清代,十字门、磨刀门、金星门等水道更是各国商船的重要停泊地和补给地。
近代以来,港口成为一座城市对外经贸往来的战略支点与经济引擎。以香港、广州、上海为代表的港口城市,凭借其天然的区位优势与开放政策,逐渐发展为国际贸易枢纽、资本融通平台和文化交融窗口。
这些港口城市通过货物流通、技术转移和制度创新,不仅重塑了自身城市空间格局,更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源,其发展轨迹印证了“以港兴城”的现代化规律。
紧随其后的珠海,也在港口发展方面不断加码。1988年,珠海提出“开发大西区、建设高栏港”,实施“一港带全局”的大西区发展战略,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经济。
在美国发起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下,此次珠海代表团的拉美之行,不仅拉动了跨越半个地球的经贸往来,体现了深化国际合作、优化区域布局的主动作为,更将自身塑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链接新兴市场的“战略接口”。
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经贸交流会上,珠海向巴西的合作伙伴抛出了一项重要提议:共同推动珠海高栏港由生产型港口转型为贸易型港口,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巴西的重要贸易标识港。
巴西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珠海顺势而为,提议与巴西进一步加强粮食、能源领域贸易合作,共建豆粉等优质大宗饲料原料集散地和辐射华南、东南亚的纸浆集散中心,拓宽“数字物流+大宗贸易+产业协同”的海陆经贸新通道。
珠海期待,巴西能够以其为重要支点,结合港澳国际空运网络和港珠澳大桥“一小时物流圈”,深化依托航空物流和跨境电商平台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
此外,“珠海—巴西”直航航线也将延伸至阿根廷,未来将依托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港口功能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联动,为两地贸易提供强力支撑。
“高栏港将被打造成联通葡语国家的重要门户,南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集散港。”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市港口管理局局长、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建平表示,未来珠海将以高栏港为前沿阵地,进一步强化与拉美地区的经贸互补合作,培育双边后方市场,不断优化航线布局,拓展航运网络,织密面向拉美的“海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