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机遇与挑战并存,多维度破局正当时 琴澳青年共话深融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走过四载春秋,如今正站在第二阶段建设的全新起点。从初创探索到深化发展,每个阶段都锚定不同目标。在此背景下,扎根横琴的澳门青年,以亲历者的视角感知着这片土地,沉淀出对琴澳融合发展的独特思考。

不久前,5位在横琴创业就业的澳门青年代表共聚天沐河畔,分享在横琴生活的点滴,一同探讨“澳门+横琴”联动发展的无限可能。在为横琴发展成就点赞之余,几位青年代表并未回避现实,将目光投向了从“蓝图”到“实景”过程中的具体障碍,他们提出的问题,涉及政策、人才、配套、规则衔接等多个层面,为合作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用户反馈”。

关乎未来 实现梦想

在横琴完成“出花园”仪式

对澳门青年而言,横琴是关乎未来的时代考题,更是实现自我突破的“过渡花园”。

澳门籍劳动仲裁员黄淑筠,深耕劳动争议调解与规则衔接领域。她认为,横琴不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澳门空间有限,难以承载转型需求,只有抓住‘澳门+横琴’这趟‘时代列车’我们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升级。”

“横琴给予澳门青年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横琴片仔癀博物馆执行董事林子翔,被横琴税收优惠和免租政策吸引,将公司总部迁至此处,创新打造“三馆合一”博物馆,还借澳门平台推动中医药出海,让老字号走向了世界。

对于“00后”澳门青年陈星亮,合作区成立让他所学的冷门专业有了用武之地。陈星亮本科所学的专业是生态学,在澳门发展空间有限,2022年来横琴考察,发现横琴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当看到合作区面向澳门公开招聘员额制人员时,有一个岗位招聘生态学专业,他就马上去报名,找到了专业与事业的契合点。

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浩光,2021年顺应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及大湾区融合趋势,带领团队落户横琴。在他看来,“横琴正在实现从休闲胜地到产业高地的转型,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而他的团队也在此开启了绿色科技创新征程。

融入湾区发展,意味着澳门青年必须走出“舒适区”,时星创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智龙将这一过程比作一场“出花园”仪式。“横琴就像一座精心呵护的‘过渡花园’,”他比喻道:“它让我们能先在此适应内地环境、积累经验,再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刘智龙的企业产品已通过横琴这一起点,将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等多个内地城市,成功实现“从横琴出发,走向全国”的发展路径。

突破制约 联通世界

澳门青年提出未来愿景

澳门青年代表们既为横琴蓬勃的发展机遇点赞,也坦诚剖析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于目前横琴的发展,刘智龙与林子翔均认为“人口是核心制约”。刘智龙表示,横琴若仅靠现有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难以优化商业环境,实现进一步发展;林子翔则直言:“澳门仅有60多万人口,愿意来横琴创业就业的人有限,仅靠澳门人填充106平方公里土地的想法并不现实,横琴还需通过澳门特色元素,吸引内地乃至全球英才。”

刘智龙建议重点吸纳澳门各高校的内地毕业生:“澳门每年有数千内地生就读,哪怕每年吸引几百人留在横琴,也是重要的人才补充”;林子翔则呼吁应放眼全球:“中医药产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横琴应该海纳百川,吸引全球英才共同发展。”他相信,横琴将成为汇聚全球人才的高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实现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突破。

澳门青年还对横琴的长远发展寄予厚望。万浩光表示,希望横琴不仅是研发基地,更能成为“联通世界的窗口”。“我们要探索制定横琴低碳产业标准,将这里打造为面向全球的低碳技术应用和输出平台。” 他期待未来5年,合作区能吸引全球低碳技术人才,推动横琴成为全球绿色创新高地,实现“从横琴出发,服务全球”的愿景。

优化流程 借鉴澳门

结合两地优势完善相关设施

除了人才问题,琴澳企业实际运营中的痛点也被提及。刘智龙表示,许多澳门创业者在两地均有公司,需通过资金转账互补空缺,但“转账量一大,流程就变复杂,还常收到电话问询”。即便分线管理封关运行已实施、相关金融政策也在推进,现有流程“仍不够方便”,亟待优化。

另外,因法律体系差异,澳门法律中并无与内地“法人”等同概念的术语,导致“同一股东的公司,在申请资助时被视为两家公司”。刘智龙举例,澳门“老字号”品牌多为父母辈持有,后代在横琴开店时,因为不是品牌持有人而无法申请补贴,刘智龙希望合作区能借鉴澳门的“授权”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方面,消费支付与旅游配套仍存在不足。林子翔发现,横琴本地消费支付对澳门居民较便利,但当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旅游团来横琴时却无法刷卡,影响外地游客体验;同时,横琴西部“自然人流较少”,全岛发展还不够均衡,缺乏大型商超、免税店、大型体育中心等设施。林子翔建议:“澳门人对运动场地需求大,内地人有购物旅游需求,横琴应结合两地优势,继续完善相关设施。”

记者观察>>>

琴澳融合“心联通”

还需更多“新突破”

记者观察发现,除了硬件与政策层面的问题,琴澳在规则衔接及居民心理认同上,仍有提升空间。

澳门青年代表认为,当前澳门居民对横琴仍存在一种无形的“心理障碍”,要真正实现琴澳融合,还要拆除澳门居民心理上的“口岸”。政府部门、市民、企业、社团需共同努力,让更多澳门人感受到“去横琴发展就和在澳门本土发展一样”,而琴澳融合发展的成功,不仅能成为大湾区对外交流的示范,更能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澳门青年代表还提到,横琴“澳门新街坊” 解决了外网使用、跨境购置药品等生活便利问题,是逐渐拆除“心灵口岸”的绝佳案例,希望向横琴全岛推广,同时类似的“心联通”也需要更多突破,通过更多优质服务与便利措施,加强两地的心理连接,让澳门居民将横琴当作真正的家园。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