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启动仪式在斗门珠峰科创中心隆重举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国盛,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桃艳,斗门区区长韩云,省、市市场监管局、斗门区政府、斗门生态农业园、各镇(街道)等相关同志以及企业代表、媒体单位约12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作为珠海市首个、广东省第五个获批筹建的示范区,是全市地理标志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彰显我市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强大活力,必将助推全市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黎碧瑜宣读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的通知》,企业代表共同签署《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企业自律承诺书》,斗门区副区长刘芝茵对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部署。高国盛为示范区筹建颁发牌匾,省、市市场监管局有关领导和斗门区主要领导共同启动了示范区建设,掀开了白蕉海鲈地理标志保护新的篇章。
韩云表示,斗门区将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护、高效率运用、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坚持从强化用标企业与品牌培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持续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完善产业配套、创造良好环境、深化文旅融合,力争打造全国地理标志保护示范精品和样板,让白蕉海鲈这条致富鱼游得更远,游向更大市场。
高国盛对斗门区高质量推动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提出殷切期许:希望通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创新地理标志保护格局,创出新经验、好做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地理标志保护领域,开辟新天地,树立新样板,增添新特色,助推我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成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斗门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优势产业。2023年我区白蕉海鲈养殖面积约3.9万亩,年产量达15.9万吨,占全国海鲈养殖产量的60%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86亿元。此外,斗门正在大力推进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中心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所和中国最大的海鲈交易市场,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对于进一步提升白蕉海鲈品牌价值、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斗门区将充分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保护、高效率运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原则,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创新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创造良好环境、深化文旅融合、完善产业配套、补齐各项短板,推进示范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效能管理,力争将斗门示范区建设打造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示范精品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