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珠海首个混凝土MiC项目顺利首吊

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经验

4月9日,在高新区,珠海市首个采用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建造的模块化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项目,顺利完成首件MiC模块单元吊装,标志着MiC技术在珠海的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该项目由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是港湾新城项目的配套学校,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创新实践范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与珠海高新区合作共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由北京理工大学全面负责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等工作,致力于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学校,进一步助推珠海高新区基础教育事业实现质的飞跃。

在项目建设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创新应用中建海龙科技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体系,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通过工业化精密制造,129个预制混凝土模块单元在工厂完成了90%以上的水电管线预埋及精装修施工,实现建筑构件“产品级”精度控制。项目采用“水平PK板+竖向灌浆套筒”双保险连接体系,确保了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与结构安全。此外,相比传统现浇模式,施工效率提升30%,整体工期缩短1/3,项目计划于今年7月竣工交付,较常规建设周期提前了4个月。

除了技术创新外,该项目还践行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环保效能倍增、智慧管理升级和资源集约利用三大举措,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工厂化预制减少了75%的现场建筑垃圾,模块化运输降低40%的碳排放,施工现场噪音污染下降60%。同时,依托C-Smart智慧工地平台,对模块生产、运输、吊装实施全过程数字化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珠海市重点民生工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项目具有三重示范意义:技术创新示范,首次将混凝土MiC新型结构体系应用于珠海市公共建筑,为类似项目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民生保障示范,通过“快速建造”模式压缩了学校建设周期,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加速落地;产业升级示范,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百日攻坚阶段,MiC模块安装及预制柱施工正在有序推进。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