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5年澳琴大健康峰会召开,共探协同发展创新范式 合作区构筑澳琴特色产业生态圈

“创新融通湾区智汇,健康赋能产业未来。”4月15日,2025年澳琴大健康峰会正式拉开帷幕。通过“一会展两地”的形式,澳门与横琴首次以“大健康”共同体的姿态站上舞台。

作为“澳门+横琴”新定位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举办的首场行业会议,这场峰会被赋予特殊使命——从制度设计到产业实践,试图探索澳琴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为构筑产业全链锚定坐标,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破题。

放眼全局,澳琴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聚焦当下,“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创新模式已初见成效,合作区正聚焦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康复养老五大核心领域,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构筑澳琴特色产业生态圈。

作为合作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大健康产业将如何在促进澳门产业多元上率先破局?横琴又能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怎样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性?透过这场峰会,跨境协同创新的产业密码正在被解开。

破冰船

擦亮“澳门+横琴”大健康品牌

4月15日,横琴星光璀璨,科技活力涌动。300余位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大咖齐聚合作区,以跨领域的创新见解相互碰撞,为“澳门+横琴”大健康产业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

就在峰会举办的前一天,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布《2025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指出,横琴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破局”的关键所在。而澳琴大健康产业,正是关键之一。

发展大健康产业,横琴有其沉淀和基础。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表示,合作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推进,在政策支撑方面“干货十足”、澳琴合作方面“并船出海”、科研载体方面“拔节生长”。“我们还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型项目,探索新药创新、研发、落地新机制等举措,加快大健康产业在横琴发展壮大、集聚成势。”

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上,此次峰会的举办,更是一次行业思想的激荡,以及在“澳门+横琴”新定位下,对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范式的共同探索。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所说:“峰会的召开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目前的大健康产业,通过学术交流、产业交流,促进项目洽谈与合作达成,提升澳琴大健康的影响力。”

如何擦亮“澳门+横琴”的大健康品牌?多位专家提出了各自见解。

“‘澳门监制+横琴生产’是个巨大的政策利好,可以带动更多的好药在横琴落地,孕育巨大的医疗服务消费市场。”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建议,横琴要利用好澳门资金与政策双重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澳门药品审评体系,让国产创新药能够以此为跳板走向世界,借助港澳药械通等政策吸引全球创新药。

法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韩忠朝则提出,澳琴大健康产业,可以依托澳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澳门国际化窗口+横琴产业化腹地”为双核,形成“前端研发在澳门、产业转化在横琴、市场辐射国内外”的立体格局。

一场峰会带来的不止于单次的瞬间效应。据悉,澳琴大健康峰会计划每年举办一次,致力为产业聚集更多人气,为优质项目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持续汇聚湾区智慧,赋能产业发展。

新坐标

孕育更具澳琴特色的细分赛道

作为“澳门+横琴”新定位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的首场行业峰会,这场活动肩负着为澳琴大健康产业全链发展锚定坐标的目标使命。

通过峰会的思想激荡,一条具有澳琴特色的细分赛道发展路径更加明晰。聚焦产业发展变革前沿,合作区将发力点锚定五大细分赛道,包括生物医药与制品、现代中医与中药、健康管理与服务、智慧医疗与信息、康复医疗与养老五大产业,希望通过精准发力,推动“大健康”在促澳产业多元化上率先破局。

围绕五大赛道展开,此次峰会的核心话题有几大突出焦点,其一是中医药。

“横琴是粤澳合作发展中医药的沃土。”刘良认为,这里有突出的制度优势,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澳门的多元体制优势,还集成了人才优势,以横琴的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为例,其作为粤澳共建的中医药高端科技支撑平台,建成不到一年已产生高端人才集聚效应。

刘良认为,澳门正大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有很多产品出海葡语国家。加强澳琴联动,将有利于中医药打通全产业链,走向科技化、高端化、产业化,让更多特色中医药智造产品走向世界。

除中医药外,细胞治疗也是本次峰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21世纪是细胞治疗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发展领域,特别在难治性疾病以及慢病的干预与治疗上将发挥重要作用。”韩忠朝表示。

韩忠朝建议,横琴可以建设共有的细胞产品数字化智造及检验检测平台,助力入园企业产品研发与质量控制。还可以利用国家干细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试点政策,澳琴共建“国际医疗旅游试验区”,打造以细胞治疗为特色的抗衰医学和慢病干预项目,吸引国内外高端医疗消费群体。

在赛道选择之外,峰会上,专家学者也针对拓展产业发展模式、解决资金和人才痛点等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横琴要抓几个像罗氏、诺华这样的企业落地,才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的生物医药高地。”宋瑞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凭借雄厚的资金支持与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横琴可以突破内地的政策限制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全方位与国际接轨。“放眼未来,横琴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高地指日可待。”

生态圈

“大树”与“幼苗”繁茂共生

发展赛道已然明确,合作区正积极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撬动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其中,为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构筑良好的生态,需要充分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已有的产业基础,同时紧密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并辅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宜产业生长的“土壤”,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产业链的完善是第一环。合作区成立三年多来,聚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型项目,探索新药创新、研发、落地新机制等。

在上游研发端,澳琴科研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澳大、澳科大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在横琴落地,其科研成果正实现产业化蝶变;在生产制造端,制造园区琴澳创新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合作区内多家企业实现落地生产;在下游销售端,区内平台成功助力药品出海销售,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金色纽带。

另一方面,合作区紧盯“产学研资”的闭环构建,用投资基金为优质大健康产业项目护航。中金资本副总经理雍昊表示,过去两年,公司借合作区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了一批生态伙伴加入,既瞄准龙头企业打造“澳门+横琴”示范效应,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希望构筑一条完整又高效的大健康产业链。

作为合作区首家平台国企,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在构筑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正通过“招大引优”策略,吸引头部企业落地。

“未来,中源协和、通用技术集团、华润医药等链主项目将有望落地横琴,在琴澳创新产业园44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内扎根发展。依托‘澳门标准+分线管理’的政策红利,这些龙头项目有望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应该是“草灌乔”共生的生态。一面“招大引优”,一面“育苗培优”,当前合作区正着力通过双轮驱动,构建合作区“大树”与“幼苗”繁茂共生的优质产业生态。

路径方向已然清晰,迈入第二阶段发展的开局起步之年,合作区将始终紧扣“澳门+横琴”新定位和检验合作区开发建设的“三个要看”标准,把区位、政策、创新优势转化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胜势,努力推进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建设。

■聚焦

华人科学家横琴办企

小细胞撬动大产业

4月15日,2025年澳琴大健康峰会启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生物工程等细分赛道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主题,推动生物医学新技术产业在澳琴高标准发展。就在横琴岛上,一家公司正把小小的细胞发展成大产业。

晨光穿透无菌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在生物安全柜表面折射出流动的光影。

何裕笙透过显微操作仪,直径仅7微米的细胞核正在比发丝更细的玻璃针尖端悬浮。这名从芝加哥大学归国的博士后,此刻正为人类健康进行着最精微的“细胞手术”——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珠海横琴爱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姆斯坦”)实验室里,培育能够再生组织器官的自体全能干细胞。

13年前,同样的晨光也照亮了大洋彼岸的创业抉择。

当三位华人科学家徐仁和、王小方、门增轩在美国康州法明顿创立爱姆斯坦(Imstem Biotechnology)时,“科技重塑健康”不仅是实验室标语,更成为牵引他们跨越重洋的磁力线。2014年,这家携带“Stem”基因的企业,将根系深扎横琴热土,开启了一场持续十多年的生命科学远征。

一个小小的细胞,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开启无限可能的裂变分化之旅。

促生命重构

0.007毫米的革新刻度

爱姆斯坦的故事,要从更早说起。

1999年,华人科学家徐仁和辞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工作,加入“人胚干细胞之父”James Thomson的实验室,成为其首位研发合作伙伴。2000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赴美留学的王小方,在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中心加入徐仁和的团队。在此之前,门增轩离开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经在美国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与徐仁和、王小方志同道合,在美国康州法明顿创立了爱姆斯坦。

爱姆斯坦自创立便致力于干细胞药物自主研发,并努力将干细胞技术推向临床治疗。

爱姆斯坦董事长门增轩介绍:“干细胞的概念源于‘树干’,人体各个组织由其分化拓展,进而形成肝脏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功能细胞。传统的药物治疗是针对受损部位进行修补,而干细胞治疗则是用全新的健康细胞替换受损细胞,对于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疾病、炎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2014年,在当时横琴新区政府的引进下,爱姆斯坦入驻横琴,成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首批进驻企业。

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研发总监何裕笙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微雕工具”:直径0.7毫米的玻璃棒经高温熔融,在精密仪器拉伸下形成尖端仅0.007毫米的显微针。“这比绣花针精细百倍,每次制备都要经历十余次失败。”他轻触操作台,显微镜下的针尖正将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这正是自体全能干细胞的关键制备环节。

“在干细胞成药过程中,‘质量一致性’和‘量产能力’是关键。细胞培育受温度、培养皿硬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必须研究并稳定这些因素,实现标准化。”何裕笙解释道。

目前,爱姆斯坦在横琴共有33条药物管线处于在研状态。该公司还在横琴建立了多级细胞库,通过单供体实现无限产量、质量均一,产能达540亿人份,并启动多个原创新药的注册申报。其T-MSC在研新药更获得全球首个FDA临床许可,用于中枢神经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

展望未来,何裕笙设想:“从患者皮肤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放入去核卵细胞形成胚囊后,还可运用定向分化技术激活,将干细胞与3D打印技术结合,培育与病人毫无免疫排斥的器官,为找不到配型的情况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大健康版图

跨境医疗的生态实验

走进“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澳门大学展位前的人胚干细胞原创新药的临床试验许可证书格外引人注目。一旁人体模型展示的爱姆斯坦科学家郑永基教授全球首创的SCNT技术诞生的自体全能干细胞,可实现无免疫排斥的组织和器官损伤修复。

这里正孕育着“澳门+横琴”的产业新生态。

“2025年澳琴大健康峰会—生物医学新技术转化应用闭门会”上,两地生物医学协同创新具象化为三个坐标轴:“澳门治疗,横琴康养;澳门引入,横琴治疗;内地引入,澳琴转化”。同时,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工程等精准细分赛道,建立横琴标准,促进澳琴制度融合,打造横琴“安全合规”品牌,推动横琴生物医学新技术产业高标准可持续发展。

这种协同效应已在具体项目中显现。爱姆斯坦与澳门大学的合作深入且广泛,不仅将澳门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全球领先技术和雄厚专家实力纳入企业发展,还将相应股份由澳门大学发展基金或其知识产权入股,共同打造干细胞原创新药领域的领军企业。

“此外,我们还强化与澳门大学珠海研究院的合作,共同申请合作区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合作区细胞治疗转化应用,打通产业链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并且和澳门协和医院、镜湖医院洽谈合作,以FDA监管下的国际多中心模式,公司产品在澳门直接开展临床和应用,真正做到琴澳一体化和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何裕笙说。

新技术立法

横琴加快探索湾区方案

放眼全国,干细胞市场化加速产业发展,规范产业发展离不开行业标准的制定。

从国内前沿探索来看,海南博鳌允许完成临床研究的生物医学新技术(如干细胞治疗)通过备案和审查后进入临床应用,转化流程为“临床研究—技术评估—价格备案—合法收费”。广州南沙则对限制类细胞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给予直接支持,并对外资企业按投资额2%进行奖励。

在全国干细胞产业的竞速赛中,横琴拥有独特的制度想象力。有业内人士称,横琴可结合粤澳合作优势,聚焦跨境协作、支付创新和数据应用,打造“政策试验田+产业协同”新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细胞产业安全是生命线。”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长陈国凯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2025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提及要通过澳门—横琴来引进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和理念,这对发展细胞治疗领域意义重大。合作区应发挥“试验田”功用,创新产业监管模式,推进细胞治疗新技术立法工作,为其他城市探索经验。

门增轩表示:“合作区已具备条件推进生物医学新技术先行先试,可借鉴国内医疗先行区经验和国际惯例,建立合作区先进生物医学新技术应用体系,采用风险分级管理、双轨制、双出口机制对生物医学新技术进行管理。”

门增轩还进一步解释:“可将定价权授予合作区业务主管部门,执行时参照国内先行区或澳门的定价机制。同时,依托横琴的‘分线管理’政策,建立粤港澳干细胞临床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合作。”

夜幕降临时,何裕笙常会驻足横琴金融岛眺望对岸澳门。两岸灯火倒映在海面,如同跳动的细胞图谱。这位科研青年坚信,当横琴的产业土壤遇上澳门的国际窗口,一个干细胞终将长成生命科技的参天大树——这或许就是湾区融合最生动的细胞级表达。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