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过去6年,广东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在金融服务“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宽广航道上苦干实干、聚力前行,金融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广东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金融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提高到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30%,支撑了“十四五”前中期我省经济稳健增长;各项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社会融资规模、资本市场融资额和险资入粤投资金额均增长一倍。
新征程上,广东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为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贡献澎湃金融力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过去6年,广东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在金融服务“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宽广航道上苦干实干、聚力前行,金融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广东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金融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提高到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30%,支撑了“十四五”前中期我省经济稳健增长;各项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社会融资规模、资本市场融资额和险资入粤投资金额均增长一倍。
新征程上,广东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为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贡献澎湃金融力量。
新跨越
广东成首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省份
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
在东莞,vivo全球总部项目建设现场,数栋百米建筑拔地而起。一台台智能手机未来将从这里出发,走向全球市场。农业银行以本外币跨境贸易结算、特色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等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扬帆海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广东金融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驰而不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真正挑起大梁”。
——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不断加快。
广东金融开放政策机制、金融开放试点成效、绿色金融等专项改革全国领先。
今年“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客流高峰。“我现在经常开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去广东,也经常在广东街头见到跟我一样的港澳车牌。”香港市民黄先生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成为新风尚。
这背后,离不开跨境车险“等效先认”等一批全国首创金融开放事项和金融改革试点“力撑”。
近年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及“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等国家级政策东风吹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蓝图正加快由梦想照进现实。
2021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再添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广东金融版图进一步拓展;招商金控、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落户”广东,全省法人金融企业达559家,资产规模超45万亿元,现代金融体系日臻完善;股票“深港通”不断扩容,“互换通”“基金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相继推出,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广东是首个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的省份,信贷规模、资本市场融资额、保险资金在粤投资金额均翻了一番。
“凭借技术也能贷款?”面对建设银行提出的“科技融资”方案,珠海智迪科技负责人有些惊讶。凭借近110项专利技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等含“科”量十足的资料,不到一周时间,1000万元信贷资金就流向智迪科技。
这是广东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写照。过去6年,广东金融业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输送至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年均增速超25%,注册制实施以来有212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全省涉农贷款规模翻了一番;绿色信贷规模超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45%;养老金融产品试点范围全国最广,个人养老金开户数位居全国第一;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金融安全和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金融业与风险“共舞”,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
2020年12月31日,潮阳、郁南农村商业银行开业揭牌,标志着广东用3年时间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攻坚任务,累计处置风险包袱1500亿元。
窥一斑而见全豹。过去6年,广东有效化解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金融债务和涉众金融风险……广东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数量、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明显下降。
新作为
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广东实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过去6年,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广东金融业向上突围、向下扎根,奋力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广东实践”;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目标,形成了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广东经验”。
“以前来买东西,要把港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消费,现在方便多了。”在深圳罗湖,香港居民李女士从中国银行自助发卡机领到了一张深蓝色卡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今年,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首次实现跨境全域消费应用,并首次与香港主流支付平台互联互通。
从深圳起步、扩大至广州,再扩大到广东全省,数字人民币试点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铺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这是多数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在广东的生长轨迹——在试点区域和范围开展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后,再在更大范围推广。
近年来,秉持统筹开放与安全、统筹双向金融开放、统筹惠企与便民“三个统筹”,广东金融改革开放走在前列。
本外币合一账户先在广州、深圳开展试点,后扩大到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茂名、湛江六市;首个粤港澳统一医疗保险标准出台;金融机构纷纷“南下”港澳设立分支机构……
如今,一个囊括大湾区、自贸区和四大合作平台的“多层多核”双向金融开放格局已然形成,粤港澳金融合作开放迈上新台阶。
“我们仅凭创新积分就获得了780万元资金支持,贷款利率在原有利率定价基础上下调59个基点,可节省融资成本9.2万元。”广东鹏凯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笔贷款得益于四会农商银行探索推出的“创新积分贷”——将贷款额度、利率与企业创新积分挂钩,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企业获得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贷款。
广东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金融业如何“引水入渠”,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积极推动逆周期发力服务经济“稳增长”,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挖掘政府潜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题中之义。
近年来,广东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创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贴息、担保降费、风险代偿支持规模;建立产融对接机制,围绕产业链“链主”延伸完善金融服务;建立起“基金丛林”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通过“中小融”“粤信融”等平台将数据资源转化为蓬勃生产力……
金融“活水”不断涌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越是风高浪急,越需要中流砥柱。
过去6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广东金融业如何涉滩闯关,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答案是“三个坚持”——坚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行地方党委政府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坚持全省“一盘棋”,地方各级政府与中央驻粤金融管理部门形成风险处置合力;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思维,多元化化解金融风险。
以农合机构改革为例,广东举全省之力,动员珠三角优质农商行开展对粤东粤西粤北高风险农商行对口帮扶,同步“注资、注智、注制”。
优质农商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给跟投者吃下了“定心丸”。例如,在东莞农商银行品牌影响力和募股动员支持下,湛江农商银行成功募集了100多户新投资者,募集社会资金近7.5亿元。“由于入股金额大、占比高,直接调动了湛江和东莞两地优质投资者的跟投积极性。”一位参与改革的人士说。
在此轮改革中,优质农商行累计投入资金近267.4亿元,并带动其他投资者投入资金超183.6亿元;优质农商行向改制机构派驻管理团队247人、高管33人,输出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
新征程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朝金融强省迈进
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广东将革故鼎新,加快金融强省建设步伐。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版本启动,三地跨境投资热气升腾。
“身边好多朋友都开始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听说理财通也可投资内地人民币存款产品,赶紧试试。”澳门居民陈先生通过境内手机银行在线购买了“北向通”首批人民币存款。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正有序推进。可以预见,金融“引进来”和“走出去”将双向发力,金融制度型开放将更上层楼。
如今之广东,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有力……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各金融机构“亮”出计划——工行广东省分行2024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招商局金融控股成立招商创科,力争“十四五”期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立下“军令状”,力争在广东投融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
未来,更多金融“活水”将流向“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领域,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中勃发新气象。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沿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明的方向,广东金融业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科技金融迎难而上,助力广东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创新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化的跨越。
——绿色金融乘势而上,服务“双碳”战略,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优化重点领域绿色金融标准,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雪中送炭,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粤东西北金融倍增工程,推动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养老金融健全体系,助力破解民生难题,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推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试点经验。
——数字金融把握机遇,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服务触达性,促进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蓝图已经绘就。广东正蹄疾步稳迈向金融强省,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过去6年,广东不断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各主要金融指标全国领先,金融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强省建设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在思想上,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悟规律、明方向,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动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紧扣“八个坚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在行动上,要聚力做强金融机构、优化市场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下功夫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活水更好服务“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树牢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健全央地协同监管制度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强化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教育,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