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以“同心湾区,论道未来”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在珠海举行。本次论坛由珠海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指导,小米中国区广东分公司主办,此次论坛汇聚了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趋势。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化应用,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湾区产业升级、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分享了精彩观点,现场思想碰撞、气氛热烈。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高级技术总监孟二利分享了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创新实践。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创新高地。
珠海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邹桦在致辞中表示,珠海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基础,目前全市拥有省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19家,布局建设“天琴计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培育方面,珠海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900余家。
近年来,珠海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亮眼。数据显示,珠海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连续6年排名全国地级市第2,“澳门-珠海”科技集群连续2年跻身全球创新百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2。
据介绍,珠海已初步构建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24亿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珠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近期连续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支持政策,从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到场景开放、金融扶持,系统化推进产业集聚与技术融合创新,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11项措施,设立5亿元“算力券”、1亿元“模型券”,超前部署10000P智能算力,打造国内最高性价比的算力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