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险资、社保资金入市比例提高,A股将迎来新增量。据新华社1月22日消息,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分析认为,此举将有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让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以发挥好“耐心资本”的作用,提振市场信心,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活力,形成中长期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长期资金主要包括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其资金来源相对稳定,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使用期限较长,通常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能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但当前资本市场仍面临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为此,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当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纲领性文件落地。

《方案》继承了《指导意见》的思路,在促进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投资股市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措施,对权益市场构成利好。《方案》的主要举措包括: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社保基金股票投资比例;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提高企业年金基金市场投资运作水平,鼓励企业年金基金差异化投资。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当前市场中短期资金过剩而中长期资金不足,部分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长期投资,要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通卡点堵点,充沛源头活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方案》的发布无疑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吸引“耐心资本”,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入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

或将带来增量资金4300亿元

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有助于平滑市场短期波动,还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年,监管引导之下,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已然加快。在2024年9月24日的国内重要会议上,相关部门表示,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也从17%提高到了22%。A股市场中长期投资的市场氛围或正在显现。

以保险资金为例,目前保险资金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和公募基金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银华基金表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当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推动中长期养老资金入市,带动市场赚钱效应出现,或是适配我国长寿时代大背景的政策举措。

《方案》通过完善制度环境、优化考核机制、丰富投资模式等措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根据券商研究测算,当前险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四类中长期资金各仅提升1个百分点入市,可带来增量资金4300亿元。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加码信号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主要权益指数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强化,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发布研报称,资本市场的活跃离不开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面的支持,而以上两者实质上与融资端企业的长期成长性、投资端资本市场中的长期资金力量密不可分,长期资金的引入是资本市场慢牛、长牛的基础,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繁荣。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