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读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珠海新机遇 比学赶超 勇挑大梁

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出炉。在这份发展蓝图中,珠海“元素”多处出现。从产业立柱到“拿海即开工”,过去一年,珠海高质量发展凸显诸多亮点。

立足全省发展大局,从加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五大都市圈建设、“粤车南下”、广珠澳高铁到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多项事关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被提及。

珠海被寄予厚望,如何不负厚望?未来,珠海如何比学赶超、奋发有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南方日报解读珠海八大新机遇。

新机遇1 全岛封关

报告原文

抓好横琴跨境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等工作,加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确保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解读

进入2024年以来,横琴全岛封关运作迎来重大进展。

1月4日,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货物有关进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行李和寄递物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加上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监管办法》(下称《监管办法》),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连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海关监管与税收细则,为横琴未来封关运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具体操作手册,奠定了政策基础,勾勒出琴澳一体化总体发展新格局的美好未来。

横琴岛“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其中,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内地)之间设为“二线”。

根据《监管办法》,横琴全岛封关运作后,将对合作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进出的交通运输工具、运输设备、人员、货物、物品等,海关依法实施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除特殊情况外,海关与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旅客卫生检疫模式。

《监管办法》规定,经合作区直接往来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货物,在合作区的对外开放口岸办理海关手续。对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的,海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便利化措施。原产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经合作区的对外开放口岸入区并仅在区内销售、使用的法检货物,除食品、化妆品、动植物及其产品外,符合条件的可采用“合格保证+符合性验证”的检验监管模式。

《监管办法》也规定,对合作区与内地之间进出的货物、物品等,海关不实施检验检疫;但对未经检验的进口保税货物等,海关依法实施检验。同时,交通运输工具、人员应当经设立海关的地点从合作区进入内地,海关根据需要实施检查。从内地进入合作区申报出口的货物,海关依法征收出口关税。出口退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新机遇2 龙头引领

报告原文

我们要始终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以产业科技合作为重点,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这几个龙头舞起来,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解读

报告提出,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从粤港澳三地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出发,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为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加快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特色产业集聚成势,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涉澳产业导入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努力在促进产业科技上实现长足进步、展现更大作为,不断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就业环境,紧密对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此外,将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牵引加快推进琴澳一体化,高质量推进封关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高标准实现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促进人员进出高度便利、要素流动高效便捷,扎实推动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见效,激发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将持续完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不断提升管理机构运行效能,为合作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新机遇3 粤车南下

报告原文

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优化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稳妥推进“粤车南下”。

解读

2023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落地让两地普通居民实现“一脚油门”到广东,内地物美价廉的消费给了港澳同胞一点“小小的震撼”,每月平均超过400万人次香港人前往内地,带来庞大的消费力。

“粤车南下”新进程也让广东人对开车前往港澳多了新盼头,大湾区城市间人员流动更加畅通,经济社会整合也随之不断深化。

迎着“北上”的人流,“南下”旅游、发展的广东人也在收获各种新政便利。先是香港公布了“粤车南下”政策的研究新进展,临近年底实施的“经珠港飞”更让内地旅客可陆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无须办理香港入出境手续。

据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此前透露,特区政府正积极与内地商讨“粤车南下”政策,将会分两阶段落实。首阶段预计会在今年内,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大型自动化停车场项目完工后实施。

届时,广东旅客在该停车场停泊车辆后,可以乘车到香港机场转乘飞机前往外地,或者在大桥口岸入境香港。

新机遇4 广珠澳高铁

报告原文

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做好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

解读

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大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必须坚持软硬联通一起抓。

轨道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从一个交通末梢城市,逐步碟变成为珠江西岸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功不可没,发挥了内联外拓的重要作用。

此次提及的广珠澳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其东联广州、中山,西至横琴口岸,并与澳门轻轨无缝换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轨道交通工程,也是珠海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

不久前发布的《珠海市2021-2035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构建了珠海至阳江、深珠、珠肇、广珠(澳)4条高速铁路,并拟定了到2035年,实现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1小时通达,珠中江都市圈半小时通达的目标。

日前,珠海市轨道交通局发布了关于《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站城一体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征集民意公示》,意味着这一枢纽工程正进入提速阶段。

未来,广珠澳高铁将通过鹤洲枢纽,打开珠海交通新格局。

新机遇5 五大都市圈

报告原文

高水平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形成区域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 

解读

近期,省政府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了“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总体发展格局,实现核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拓展。

此次规划提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要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高端服务类、高新技术类、先进装备制造类、现代农业类、海岛海洋旅游等多样化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珠海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大湾区澳珠极点城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独特。规划要求,珠海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以提升发展能级为重点,加快与中江阳三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市场一体化,增强珠西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带动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发展。

珠海正把深化对内经济联系、拓展经济纵深腹地作为大战略。

未来,珠海将着眼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立足珠西、面向粤西、辐射大西南,在外联内拓中创造机遇,在做强平台中集聚资源,在向海图强中打开空间,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支撑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新机遇6 打造典型

报告原文

打造22个典型县(市、区),创建更多经济强县。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建设110个典型镇,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推进圩镇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解读

去年,珠海全面吹响“头号工程”的奋进号角,“1区4镇50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在《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中,珠海唐家湾镇、南水镇、红旗镇等10大重镇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共有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珠海市斗门区“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榜上有名,这也是珠海市唯一入选的示范带。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仍需加倍努力。

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必须乘势而上、加速破题,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角逐县域经济新赛道。

作为全省首批22个“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市、区)之一,斗门提出将“拿出干现代化的样子来”,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高标准建设全市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主战场。

新机遇7 低空经济

报告原文

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解读

南海之滨的珠海地貌类型多样,拥有大小岛屿262个,海岸线长达227.26公里,这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天时地利”。

进入“双航展”时代的珠海,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城市名片和领先的航空产业链基础,聚合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新时代的“天空之城”。

在珠海,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产业链已形成集聚优势。

据统计,珠海集聚了无人机飞行器、雷达系统、飞控及导航系统、芯片电池部件等领域上下游企业40多家;珠海航空产业园拥有成熟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以中航通飞公司为引领的珠海通用航空整机研制能力全国领先,中航通飞公司部分型号飞机正处于适航取证阶段。在通航运营服务方面,珠海已有6个可供通航使用的机场和多个通航临时起降点。

截至2023年6月底,珠海市共有通用航空许可经营企业12家,占广东省的21%。

“天空之城”或将成为珠海一张新名片。

根据规划,珠海今年将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在斗门、海岛等地试点无人机低空领域开放,推动开通珠海至深圳、陆地至海岛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直航。

新机遇8 经略海洋

报告原文

加快壮大现代海洋产业。聚力打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珠海LNG扩建项目二期等建设。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

解读

2023年,珠海加快迈出经略海洋步伐,报告提及“推动海工装备集聚发展,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珠海云’号交付使用。”

珠海是百岛之市,也是海洋大市。过去一年,珠海在省内率先开展“用海保障一张图”编制工作,梳理出可用海域空间约18万公顷,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选址保障,指导部分项目选址周期由半年缩短至十天,实现单个项目“拿海即开工”,大幅提升了珠海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投产效率。

“用海保障一张图”是珠海走向深蓝的新开端,是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的主动作为。

陆海统筹、向海图强,珠海正在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上展现新作为。按照规划,珠海将加快构建集种业、养殖、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谋划建设粤港澳海洋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大湾区国际锚地服务区,着力推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和价值链高端攀升,不断提高珠海海洋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持续优化“陆域-海岛-海洋”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梳理借鉴国际国内海岛镇开发建设的先进经验,科学确定“开发一个、成熟一个、做旺一个”开发时序,高质量打造“智慧、零碳、生态”的现代化特色海岛镇,力争“岛岛有产业、岛岛够精彩”,为全国全省海岛走好现代化之路提供新经验、新样板。

 

 


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珠海政企通公众号了解更多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咨询热线:0756-2111177
地址:珠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