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4月,《珠海市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印发,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其中六大措施为交通运输及物流业减负。两个月过去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精准服务企业的措施正逐步落实,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纾困作用逐步显现。
稳住海运物流成本是“稳外贸”关键
稳外贸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增强海运物流服务稳外贸功能是当下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关键措施。珠海国际货柜码头(洪湾)有限公司的码头货场装卸一派忙碌,一批批产自珠海的电器等外贸货物将从这里出发,经香港、深圳等地运往全球。记者了解到,码头的出口货物量保持相对平稳。这既与珠海本地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优势有关,也和珠海未雨绸缪、千方百计支持海运物流业纾困发展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海运拥有明显的运价优势,更受严控物流运输成本的出口企业青睐。疫情发生后,一些班轮公司希望通过提高运价减轻疫情防控成本支出压力,无疑给外贸企业增添了负担,对外贸保稳提质工作的推进不利。
市交通运输局港务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黄翔介绍,行业主管部门很早就关注到市场主体面临的困境,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企业声音,未雨绸缪稳定运输价格。根据《若干措施》,货运码头企业将按照2022年度1月和2月外贸集装箱箱量的6倍预测全年外贸箱量,给予每标箱18元的一次性补贴。该局安排专人为企业开展政策解读、申领指引工作,在合规的情况下简化申请资料及流程,以推动纾困政策尽快落到实处,为企业雪中送炭。目前补贴申领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预计纾困资金将稳定29条外贸航线,不少于4000家进出口企业受惠,一系列举措将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作用。
珠海国际货柜码头(洪湾)有限公司是本次申报的企业之一。该码头集装箱航线主要货种为电器成品及其配件、打印耗材、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等。格力电器、纳思达等珠海规模以上企业的货物在此出发运往全球各地。2019年到2021年该公司集装箱吞吐量位居珠海市外贸码头之首。珠海国际货柜码头(洪湾)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赵森强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港口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要求,增加包括对进出口货物消杀、冷冻货柜检疫等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防疫物资及人员,因此港口运营成本激增,而班轮公司的船员也须配合防疫要求,人力成本高昂,企业经营压力大。此次针对稳定班轮公司的纾困补贴,可一定程度减轻珠海港口航线经营的压力。避免班轮公司通过提高运费转嫁成本,为珠海实体经济供应链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通道保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发展。
纾困措施成为民航企业恢复生产运营助推器
“《若干措施》的印发,对民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经理王裕民告诉记者。
《若干措施》提出,对基地航空公司、珠海机场等疫情防控支出、运营客货运航班及市场拓展等业务给予补贴,补贴总额上限5000万元。
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发展科科长郑继鹏介绍,受疫情影响,2022年1月至5月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下降,疫情防控投入增加。目前,纾困资金补贴具体方案即将出台,补贴范围涵盖疫情防控、增量客运航班等多个方面。珠海的纾困资金补贴方案具有“精准服务”的特点,并非“撒胡椒粉”式推进,而是以补贴资金激活企业动力,鼓励基地航空公司提高航班执行率,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熟练度,提升机场防疫和服务保障能力。例如,基地航空公司增量客运航班执行补贴,须以珠海机场的平均执行率为考核基准,对超过平均执行率的航班才给予补贴。
“纾困资金是航空公司恢复生产运营的助推器。以6月10日至16日为例,珠海始发的运力投入环比5月下旬提高34.83%,珠海机场通航航点达到63个,环比5月下旬增加11个,6月12日达到客流小高峰,单日客流环比提高72.91%,预计暑期国内民航市场需求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水平。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王裕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