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2022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并为下一阶段工作划出了重点。
记者梳理重点如下: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2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9.6%。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6.7%。
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2022年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平均为4.26%,较上年12月下降1.37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646元。
实际上,不仅2022年,过去五年里,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支撑。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14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1万亿元,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调控以我为主,企业贷款利率由2018年高点的5.60%降至2022年12月的3.97%,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从5.75%降至4.26%,公司债利率也有下降,切实降低了实体经济债务负担,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人民币汇率坚持市场导向,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在“稳”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支持稳增长
2022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为保持基本稳定的央行利润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完全核销历史成本的基础上,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上缴了所有的历史结存利润,并对外公开披露,这是提高央行财务透明度的重大进展。
人民银行强调,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也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保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服务于公共利益,开展工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战略支撑和“进”的战略空间,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三)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会同有关部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不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考验,维护了金融安全稳定发展大局,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精准有效处置重大金融风险。有效处置重点高风险集团风险,有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并全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和非法金融活动。
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机制建设。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实施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4015家投保机构,存款保险50万元偿付限额能够为99.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筹监管。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持续化解重点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风险,进一步推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立法工作,持续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补齐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制度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 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进一步促进消费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涵要求、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但《报告》指出,上述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
一是疫情防控优化,消费场景拓展。
二是随着经济复苏曲线进一步上行,供给与需求、就业与收入有望形成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
三是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全国多地、多批次发放消费券,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此外,从 2023 年以来的高频数据看,春节假期我国客流量、消费数据等均有所恢复。从国际经验看,主要经济体在疫情过峰后的1-4个季度里,出现了消费复苏向好的现象,并存在疫后比疫前消费更好的情况。
不过,《报告》也提示,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放缓,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转化为消费尚待观察,未来疫情演进的复杂性也需关注。新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保覆盖、失业和社会保险的全国调剂和统筹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报告》提出,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离不开消费引擎的重要支撑,需坚定信心发挥好消费增长的战略推动作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其中,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中低收入群体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五)下一阶段工作划重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市场预期和信心平稳,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围绕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作,人民银行列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
六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主管单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承办单位:珠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756-2219209
技术支持: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