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建设现场,该项目今年将完成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越亚半导体“越芯项目”正式启动装机。
眼下正是九月,一个大干快上的季节。
眼下措施新。《斗门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近日出台:到2024年,全区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稳保经济增长,助推“产业第一”。
眼下建设紧。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建设正酣。江湾涌、沙龙涌、崖门水道、高栏港,四条奔涌水道围成的这片区域,管桩林立,今年年底前将完成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眼下劲头足。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布局的第三工厂“越芯项目”正式启动装机,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达产后,将补强中国半导体在封装载板材料上的短板。
激发民营经济的创造力,力拓实体经济空间载体,芯片产业逆势向上有韧劲……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新气象,传递出一个强劲信号: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斗门区将坚持不懈为“产业第一”增添新动能,争做“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中的主力军”,以更强实体经济兴区、强区,加快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再出举措
建章立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斗门区再出举措。
《斗门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近日将出台。
“《三年行动计划》由斗门区工商联牵头启动,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的方法,有效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和助企纾困方法中的补贴和扶持等方法是不一样的!”斗门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斗门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林宇宾介绍,通过建章立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补齐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发挥民营经济在“产业第一”中的重要作用。
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在此前举办的斗门区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不少民营企业家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急需解决环评需求。”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先明表示。
“建议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珠海三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龙说。
“人才政策,既要关注‘引才’(增量),也需‘留才’(存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民表示。
“建议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送深圳检验费用太高。”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映辉表示。
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将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斗门区民营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提出四大方面18个主要任务。
四大方面包括:坚持“产业第一”,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配套提升,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五星级”服务响应机制。
18个主要任务分别是: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效提升、持续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参与战略拓展区建设、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提速发展、加快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推动斗门生态农业园集约发展、推动富山工业园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新青科技工业园提质增效、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评价机制、精准发力打通融资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企业诉求“马上办”“现场办”等。
据介绍,18个主要任务涉及方方面面,成为促进全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举措。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斗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80117个,占全区商事主体98.2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全区总GDP的46.7%,税收贡献占比60.6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94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民营经济要在创新引领、要素供给、质量效益等方面更上一层楼,需要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斗门区委书记苏虎表示,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全区将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力争通过3年,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在GDP贡献率、税收占比、主体数量、科技水平、人才培育等方面稳步提升,有效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潜力、活力和创造力,为落实全市“产业第一”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破局起势
产业城助力打造5.0产业新空间
空中鸟瞰富山工业城“主战场”二围北片区,雄浑激荡的建设场面震撼人心,这里正在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
在这片由江湾涌、沙龙涌、崖门水道、高栏港等四条奔涌水道围成的区域内,满载着泥土和建材的工程车辆穿梭不息,数百台挖机、桩机日夜轰鸣。在富山工业城A-J区项目(一标段),承建方中建三局正抢抓进度,向年底建成7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发起冲锋。预计到9月5日,该标段内9383根管桩施工将全部完成,10月20日完成主体结构施工,12月30日项目整体完工。
近万根管桩林立、7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决战主战场,百日大攻坚!
7月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在富山工业城二围北片区启动。在该片区,斗门区总计整理土地2715亩,谋划398万平方米新空间,总投资160亿元。按照“2022年全面动工、部分建成,2023年大规模建成”的时序,其首期交付目标为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中建三局承建74万平方米。
富山工业城作为全市打造“5.0产业新空间”的重要阵地,其谋划与建设来之不易,成为践行“产业第一”的标志性项目。
今年4月,珠海印发《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产业布局上着重打造东西部两大“引擎”,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其中,东部片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西部片区以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为起步区,加快整备可连片开发产业用地,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从“园”到“城”,再到“园”中有“城”,富山工业城的建设构想应运而生。今年5月,斗门区在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划定约1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富山工业城的建设范围,借此探索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成为斗门区破局起势的重要支点。
“富山工业城应时应势而生、从无到有,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斗门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主战场中的主战场’的重要标志。”斗门区委书记苏虎表示,富山工业城将致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新标杆、新高地,助力富山工业园成为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行区,为珠海加快成长为全省又一重要引擎作出斗门贡献。
按照《斗门区富山工业城开发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富山工业城的建设分为近、中、远三期,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高水平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品质推进“富山创智谷”建设、高质量打造“产业生态园”、高标准建设“产业工人幸福城”。
像富山工业城生机盎然的建设场面一样,斗门区6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正酣、干出高质量。预制菜产业园二期、格创·智富产业园、龙山华发智能制造产业园、虎山片区新能源整车制造产业园、粤澳双碳产业园、粤澳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园、富山工业城蓝领宿舍、“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斗门区这盘“产业第一”发展大棋,每一步都看得远、走得实,顺应“产业第一”破局起势,再造一座“产业城”!
实体项目
激荡生机勃勃
产业发展新气象
国内先进IC封装载板制造商——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亚半导体)近日明确,其在珠海布局的“越芯项目”B1厂房正式启动装机,进入设备调试阶段,A1厂房部分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越芯项目”由珠海越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斥资35亿元建设。
“越芯项目”的如期投产,是该项目继16天实现“拿地即开工”、50天实现首栋厂房封顶、90天实现第二栋厂房封顶后,再一次跑出的产业发展加速度。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总需求收缩的大背景下,部分行业市场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够活跃。此时此刻,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当仁不让。
“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逆势增产,正是为了把握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历史性崛起的产业转移契机。”越亚半导体副总经理谢凤霞介绍,公司早在3年前就开始布局FCBGA载板的技术导入和关键设备投入,是国内首批完成FCBGA载板导入并顺利投入量产的公司之一,助力实现国内FCBGA载板零的突破。
“‘越芯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5亿元。”谢凤霞表示,“越芯项目”将助力公司继续保持在无线射频封装载板市场上供货量全球第一、嵌埋封装载板供货量行业第一、FCBGA封装载板供货量全国第一的优势。
“越芯项目”加速度的背后,涌动着芯片产业逆势突围的创新大潮;体现着斗门区四大园区企业贯彻落实“产业第一”的使命感。
今年上半年,斗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7亿元,同比增长6.0%;现代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9.8%和15.8%。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2022年上半年斗门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为此,斗门区在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前提下,全面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践行“产业第一”,突出惟实、惟效、惟快工作要求,着力构建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眼下斗门的大地上,“产业第一”建设场景多点开花、热火朝天。
企业生产开足马力不放松。以伟创力、超毅、方正科技、杰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冠宇、鹏辉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格力、运泰利等企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均实现增长。
在建项目蓄势待发后劲足。珠海爱旭太阳能项目“进度条”再次刷新,该项目一期的主厂房和各主要单体已封顶,并将于今年投产,届时,该项目的世界首创技术——去银金属化技术将打破行业瓶颈,彻底解决贵金属银对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卡脖子问题;润东晟电子科技工业园项目正马不停蹄地推进,该工业园一次性建成后,集团的13个工艺项目将从深圳搬迁过来,十几家上下游企业也将入驻工业园区,形成较大体量的产业集聚效应。
中京、越芯、明阳、深联电路、迅捷兴等一批新引进的行业龙头和重大项目,正以优质项目强力铸链;杰思伟业锂电铜箔及相关新能源综合产业生产基地项目、矩阵数据智能汽车基地项目、胜宏科技HDI/IC载板生产基地项目、爱思测芯片测试项目、纬景储能科技1.5GW锌铁液流电池项目、杰赛科技珠海通信产业园二期项目、恒兴食品预制菜项目等新签约项目,目前正加速推进。
这些生产项目、在建项目、新引进项目、签约项目……激荡着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新气象,更传递出一个强劲信号:斗门区落实“产业第一”有信心、有决心,更有新招、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