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光缆作为全球信息流动的“大动脉”,其技术创新直接关乎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基础设施自主权。
近日,在珠海桂山岛和外伶仃岛之间,成功铺下了全球第一条七芯光纤海底商用光缆,建立超大容量、长距离的海底光缆链路,创下七芯空分复用海底光缆实地铺设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
该团队在国际顶级光通信会议OECC/PSC上发布了海底单纤传输410.5Tbit/s的容量纪录,相当于一秒内可下载4000部4K电影。
海底光缆承担着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传输任务,其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通常使用周期超过25年。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数据传输量每两年翻一番,现有光缆容量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标准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已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非线性香农极限。
传统依赖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偏振复用的技术路径挖掘潜力日益有限,行业迫切需要新的技术突破。空分复用技术被全球产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进一步提升单纤通信容量的关键路径。该技术通过在单根光纤中利用多个独立的空间信道同时传输信号,极大增加传输容量。
面对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南方海洋实验室牵头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联合攻关团队。团队汇聚了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海底光缆研发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在同一条光纤上开出“七条车道”,信号之间不串扰、不干扰,在不改变现有海缆结构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传输容量。
最终,成功铺设了我国第一条七芯海底光缆,其中海底部分长度超过25km、岸上部分长度10km,通过连接海缆中4根七芯光纤,构成了140km的传输链路。
在此之前,尽管外伶仃岛已经实现了5G和光纤覆盖,但受限于微波回传的通信方式,岛上的通信服务在雨、雾尤其是台风等极端天气下,常常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岛上居民和游客的网络体验,也给海岛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随着海底光缆的成功接入,外伶仃岛的网络服务得到有效提升,岛上的居民和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加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为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数智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