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即将“生活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有效衔接,通过“两网融合”的模式,让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形成完整体系,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在新闻发布会上,珠海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孔利介绍了我市“两网融合”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为积极做好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工作,今年以来,市商务局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部门通力合作,结合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积极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大力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此前市商务局联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供销社制定了《珠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2021年版)》,规范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制定了《珠海市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若干措施》《2023年度珠海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改进回收方式。
二是推进回收网点规划,促进“两网融合”深化。市商务局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编制了《珠海市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包含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专题,计划在各区建设包含再生资源分拣功能的综合利用中心。
同时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向社区延伸,增强可回收物的交易便捷性。对于部分有富余点位中转站,则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将其建设成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便民交售点”,目前已陆续开设多家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补齐了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服务短板。
三是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动回收便利化。通过“珠海市再生资源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周边回收企业信息和废旧物资回收价格指导,方便居民交售出废旧物资,同时为经营企业提供上门回收服务提供渠道支持。通过“源圆再生”“金湾再生”等小程序,建立线上预约、线下回收相结合的多渠道回收模式,为市民参与可回收物回收提供很大便利。
四是多形式宣传,提高市民参与度。今年10月,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会分类 爱回收 党建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资源回收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宣传周活动。10月29日,在香湾市民艺术中心举办线下宣传活动,由党员志愿者现场宣讲低价值可回收物目录,珠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再生资源服务平台等内容。通过知识问答、场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把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废城市建设学习趣味化,让绿色低碳的理念走入市民日常生活。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继续大力推进“两网融合”工作,一是依托政府投资、国私合作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各区资源利用中心建设;二是优化“两网融合”回收网点布局,支持选取合适的生活垃圾压缩站、中转站增设可回收物暂存、分拣功能,开展“两网融合”网点改造升级。三是进一步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鼓励环卫及物业保洁加大低价值可回收物前端收集力度;出台全市低价值可回收物箱体投放指导规范,各部门联动开展全市废旧织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箱体规范整治专项行动,促进低价值可回收物规范化回收利用,提高市民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