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发展,牵动着世界目光。3月13日,位于合作区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5家企业签约入驻,为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再添“芯”势能。至此,该园区签约企业已超60家。
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集成电路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2023年,合作区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营收近29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横琴高端制造业“成绩单”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横琴何以能?背后,是“政策+平台+资本+市场”的多方赋能。其中,成立于2019年的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扮演着重要角色。
按照“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服务珠海横琴澳门、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近年来研究院不断聚焦珠海横琴澳门三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践行“全球资源+澳门枢纽+横琴承载+珠海发展”模式,不断为珠江口西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构建新平台、营造生态圈,成为助推广东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重要引擎,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在大湾区加速落地最为生动的实践。
服务横琴
从无到有造出“芯”名片
走进位于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7号楼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企业展品和介绍。
集创北方、壁仞科技、妙存科技、齐芯半导体……如今,已有6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落户于此、蓬勃发展,业务范围涵盖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图形处理芯片设计、存储芯片设计、MCU芯片设计、CIS芯片设计等领域。其中不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
“目前,我们从芯片、系统软件到研发全部实现了国产自研”。以妙存科技为例,该公司产品正广泛应用于平板、智能音箱、教育电子、OTT盒子、车载及工业控制等领域,“我们要让中国存储走向世界,解决这一领域国内‘卡脖子’的局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从一片空白到创新企业集聚,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只用了不到两年。
2022年,在珠海市政府、合作区执委会支持下,珠海大横琴集团与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正式共建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特色示范园区。
“2023年园区产值已有近14亿元。”研究院院长龚斌告诉笔者,按照规划,预计到2026年,园区可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家,年总产值达100亿元。
产业园的底气根植于横琴这片沃土。作为支持数字经济和新基础设施发展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是澳门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跃升发展。
此外,与合作区一水之隔的澳门拥有澳门大学、国内最高水平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不断为合作区集成电路企业输出高质量集成电路专业人才。
从零起步、逐渐成势,2020年横琴集成电路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2021年再破20亿元,2023年已达到近29亿元,显示出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2024年初,合作区首笔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资助资金已发放,补贴金额近2亿元,受惠企业20余家。
去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产业集群。这为横琴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释放了更多势能。
在龚斌看来,合作区可充分利用澳门与葡语国家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集成电路下游产业上的国际化合作,打造成为“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和集成电路产业“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实际载体。
产业园也将发挥更强的支撑作用。龚斌介绍,目前园区已构建起“产业投资+产业招商+产业园区运营+产业服务”的完善生态,可为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涵盖孵化加速、研发办公、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的全产业品线空间。2023年,园区已成功搭建产业集群办公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和项目选择园区。最新入驻产业园的5家企业中,既包括以珠海凌烟阁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又包括澳世芯科技等澳门创新创业项目。
据悉,澳世芯科技创始团队来自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区在承接澳门创新成果转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封关运行后澳门青年到合作区就业生活更加便利。”澳世芯科技创始人杨世恒说,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协同发展
促进澳珠琴三地“芯”联动
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常年位居全国前十。2022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主营收入132.66亿元,同比增长5.43%;2023年,集成电路产值同比增长28.9%。
如何更好地发挥珠海、横琴、澳门三地优势,真正打造起“全球资源+澳门枢纽+横琴承载+珠海发展”的产业生态?近年来,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也在不断探索三地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其中,产业园的联动发展是重要一环。除了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外,在珠海高新区,研究院参与打造的“珠海集成电路制造及装备材料产业园”已于去年9月正式揭牌,助力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补链。
在澳门,研究院参与打造的“粤澳集成电路国际创新中心”正在组建中。
“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两层规律,一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分布规律,二是地方政府产业规划的规律,以实现三地既能错位发展又能协同发展。”龚斌说,三地的协同发展也将进一步助力广东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展望突破
“四轮驱动”培育大湾区“生力军”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为22167.1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集成电路出口量达到394.1亿个,同比增长6.3%,出口金额达到1607.1亿元,同比激增28.6%。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显著,表明了中国芯片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按照国家部署,广东正持续推进“广东强芯”工程,全面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带动佛山、东莞等地协同发展的“3+N”产业格局。2022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营收超2200亿元,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迈出坚实步伐。
在龚斌看来,珠江口西岸未来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除了专业园区外,目前,研究院正通过“政府智库+产业基金+专业园区+行业展会”的“四轮驱动”发展模式,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与行业研究、项目投资与引进、专业园区运营、项目孵化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为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在智库方面,研究院已担任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端智库)秘书处单位、横琴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澳门科技委员会委员。
在行业展会方面,研究院已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国芯”大会、Beyond国际博览会集成电路专业展,在琴珠澳三地搭建起国际芯片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已形成良好的聚集效应和区域产业影响力。
在产业基金方面,在珠海市政府支持下,研究院与珠海市属国企华发集团、大横琴集团组建了珠海先进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在珠海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完成投资总额已超过30亿元,招商引进集成电路企业超40家,涵盖IP、GPU、驱动IC、MEMS、功率半导体、半导体装备等集成电路关键领域。
一系列“补课”之下,以琴澳珠为龙头的珠江西岸集成电路产业正“开花结果”、“芯芯”向荣,成为湾区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