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坚持‘产业第一’,珠海在全速奔跑!”

——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深入珠海采访感受澎湃热潮

2022-05-20 09:15:48 珠海特区报
A- A+ 1662

1.jpg

5月18日,媒体采访团在香洲创港中心感受珠海产业发展脉搏。

“让人眼前一亮的产业特别多!”

“坚持‘产业第一’,珠海在全速奔跑!”

“每次来都见新变化,每次来都有新惊喜。”

5月18日到19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凤凰网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聚焦珠海“产业第一”发展,走进高新区、香洲区、金湾区与斗门区,看项目进展、看园区建设、进车间参观、与企业家对话,近距离观察与感受珠海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18日上午,采访团首先抵达高新区港湾1号产业园。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作为高新区产业“拓空间”攻坚战的主力担当,近年来,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始终对接产业所向、发展所需,打造出一批以港湾1号等项目为代表的标杆园区。

“港湾”系列产业园区相比其他城市的产业园区优势在哪里?没有虚话套话,经济日报记者喻剑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抛出问题。

“我们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连片开发实现集聚高效、配套完善。空间载体覆盖创业苗圃-孵化-加速-成型全流程,构建起产业全生命周期空间载体覆盖体系……”

对于记者的问题,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峰几乎不假思索就给出了答案。潘峰介绍,今年,高新建投始终围绕建设产业链生态、产业服务生态、产业文化生态,加快建设运营“港湾”系列产业园区,三年内将在高新区打造标杆式产业空间,并助力高新区今年年内筹措1万套人才房。

珠海的产业园区优势何在?走进南屏科技工业园与三溪科创小镇,答案愈发明晰。

一季度工业产值增速超20%,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3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5家;2022年,将通过规划挖潜、土地整合、旧村更新等方式盘整土地约180万平方米……在三溪科创小镇,干事创业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说,如果说香洲区“A面”是情侣路的海滨风情,那么三溪科创小镇就如同是它同样精彩的“B面”,只要来到这里,就立刻能感知到珠海的产业发展潜力是多么巨大!

这里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尤其令记者们印象深刻。眼下,总投资约42.5亿元的漫舒·溪里广场、三溪公园和三溪邻里中心3个重点产业配套项目已动工。三溪科创小镇规划建设10所幼儿园、5所小学、4所中学,1000套人才公寓和医疗设施。同样的故事也在南屏科技工业园上演,珠海第一家产业园区中学——容国团中学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明年开始招生。根据园区规划,未来园区周边还将新建1所初中、1所小学、3所幼儿园;通过新建、租赁、配建等方式,为企业人才配套邻里中心和1800套人才公寓。

产业园区日新月异、大步向前,企业家所传递的自信和干劲同样打动人心。

和一众记者交谈良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延铭兴致颇高,他说,多年来,依靠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坚守,冠宇一直保持着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当前珠海持续加快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之下,相信产业链会越聚越强,发展后劲会越来越足,必将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走进高景太阳能珠海金湾生产基地,超过2000名生产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持着生产机器的高速运转。

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彬告诉记者:“现在每日能产出780万-830万片高精度大尺寸硅片,但仍然是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以后。”孙彬说,预计今年6月二期项目完全达产后,高景太阳能将有望凭借30GW产能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作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的重点企业,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等中国创造、世界领先的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6000多家大中型医院,出口至80多个国家。

“健帆生物一路走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坚持‘产业第一’的珠海,更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助理李峰接受完采访后,笑着向媒体朋友们发出邀约:“欢迎你们再来健帆生物,大家一定会看到更多可喜的变化。”

在汤臣倍健透明工厂,车间多由透明可视的玻璃组成,只要站在玻璃窗外,就能亲眼见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连续流动式生产大幅提升了产品转运效率。

汤臣倍健首席运营官蔡良平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汤臣倍健正式提出,要向“强科技型”企业转型。“我们会不断用实际行动,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两天时间,采访行程紧凑而丰富,如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主线明确,步履不停,精彩频频,让采访团记者意犹未尽。事实上,自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珠海“产业第一”的热度就一直在媒体中发酵。

今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珠海向实而行》的通讯报道,生动描绘珠海热火朝天的产业建设场面,详细介绍珠海全力推动“产业第一”落地落实的创新经验和做法。这一次,该篇报道的作者——人民日报广东分社采访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贺林平再次来到珠海参加采访活动。

“让人眼前一亮的产业特别多,收获了很多惊喜!”贺林平说,通过实地采访,感受到珠海发展产业的决心和力度,坚持“产业第一”,不仅是珠海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成为这座城市上下同心、矢志不渝的行动。

凤凰网记者杨艺苑说,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之下,能直观地看到各个园区、各个企业都有了更多新机遇、新发展,也迸发出了更多新的活力,非常令人振奋。

锚定“产业第一”,不断勇毅前行的珠海,正将越来越多的可能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每一个走近它的人。

向实而行,只争朝夕。珠海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加快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更好的珠海,正在路上;更好的珠海,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