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要在全省推广珠海“5.0产业新空间”模式。5.0产业新空间缘何能在全省推广?珠海如何加速为“产业梦”打造“新空间”?即日起,南方日报珠海新闻部推出“珠海5.0产业新空间一线走读”系列报道,解读珠海践行“产业第一 制造业当家”的改革实践,吹响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敬请关注!
珠江口东西两岸,正默契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种工厂”热潮。
深圳“工业上楼”如火如荼,打造“垂直工厂”,向天要空间;与其隔海相望的珠海,则在尝试一种更新的模式:在全市铺开5.0产业新空间建设,用一座座超级工厂,托举起中小型企业的产业梦。
6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要推广深圳“工业上楼”和珠海“5.0产业新空间”模式,提升工业园区软硬件条件,推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究竟何为“5.0产业新空间”?珠海为何要不遗余力打造产业新空间?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我们对珠海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不遗余力“种工厂”
不断进化的工业园区,是各地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2022年,一个全新的园区概念在珠海横空出世——5.0产业新空间。
何为5.0?按照官方定义,5.0产业新空间是指适应新形势、赋能新技术、承载新产业,契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新型载体,具备“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五大特点。
简单理解,即“顶装的配置,毛胚的价格”。
从配置来看,5.0产业新空间在层高、荷载、物流等方面都是国内“顶配”,并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建设;同时,珠海要求,产业新空间必须配备能满足员工吃、住、娱乐休闲等需求的生活、商业配套,以及专业性生产配套服务。
能“拎机投产”“拎包入住”的高质量园区,租金却低到了令企业侧目的程度:原则上,东部片区(即珠海大桥以东)租金平均不超过20元/月·平方米,西部片区平均不超过15元/月·平方米。对比寸土寸金的深圳,目前“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的平均租金为35元/月·平方米。
这样的超级工厂,珠海要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以标准足球场面积计算,2000万平方米,约为28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一座GDP刚超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不足6000亿元的城市,何以要如此不遗余力“种工厂”?背后,是珠海对工业强市的渴望。
2021年底,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次年4月,珠海高规格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定下了2025年冲击万亿工业俱乐部的目标。
迈向“万亿工业强市”,高质量的产业载体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建5.0产业新空间之前,珠海还做了一件大事: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划定工业用地红线。
这是珠海的决心。争分夺秒、不舍昼夜:截至2023年4月底,珠海共谋划5.0产业新空间项目47个,建筑面积1010万平方米。目前全市5.0产业新空间项目已开工38个,今年还将在去年谋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建设500万平方米以上。
新空间,新未来,珠海对此寄予厚望。
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
打磨、清洗、钻孔、组装……走进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珠海市瑞德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繁忙。
“市场需求量大,订单源源不断,我们的生产一刻不能停歇。”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孔繁霞介绍,得益于园区优良的服务和配套,公司入驻后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设备搬迁,实现搬迁、生产无缝对接,确保迅速投产形成产能。
于项目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5.0产业新空间,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不仅要供给快,还要承接快、赋能快。而快的背后,除了园区硬件载体的支撑,也离不开优质的运营软服务。
这正是5.0产业新空间的核心优势所在。按照要求,珠海5.0产业新空间遵循“边招商、边定制、边建设”基本思路,并由国企承担综合运营商角色。
为此,珠海几大国企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各自出招,探索创新运营服务体系,为企业全方位赋能。今年5月,华发5.0产业新空间运营服务团队全员进驻园区一线现场办公,在全市率先开启5.0产业新空间正式运营的新篇章。据介绍,华发集团为5.0产业新空间量身打造的“五位一体”运营服务体系包括了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营销服务、公共服务、物业服务等。
而在诸多服务中,如何做好对人的服务,始终是最核心的一环。
当前,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升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已成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核心。产城融合怎么融?不仅要在规划上将园区与城市融为一体,更核心的要求是将城市的竞争力优势注入到产业园区中,并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聚焦珠海,如何留住人才,一直是珠海产业发展的一大难点。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5.0产业新空间配套了标准化公寓、食堂、文娱场所、员工驿站等。在不少已经竣工的产业园探访,其生活配套和服务的完备程度和水平,远远超过记者的想象。
这些场景,也让人们想到了珠海连续两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一句承诺——要让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
招企留企,招人留人,珠海放出了大招。
产业森林萌芽
6月8日,一批成长性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入驻珠海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相关企业表示,5.0产业新空间的特色优势,让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有效解决了广大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招商引资成为“拼经济”的关键一招,全国各地纷纷上演精彩纷呈的“招商大战”。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5.0产业新空间,无疑是珠海招商的一张“王牌”。
坚持新空间建设与招商同步,目前,包括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华发智造产业园、格创·芯谷、格创·云谷等首批5.0产业新空间都已陆续迎来企业和生产设备进场。其中多个产业园成功实现封顶即招满、建成即满园、开园即投产。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标准厂房,成为珠海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在这样的热潮带动下,今年前4月,珠海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同比增长56.5%,位居全省第一。
高度集聚的产业园区,对于珠海加速打造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也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珠海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发力,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
独木不成林。产业森林的形成,离不开龙头项目的支撑与引领,更离不开中小型企业的分工协作。5.0产业新空间的存在,正是为“草灌乔”的共生共荣,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雨露。
日前,珠海提出,将紧盯目标“不变样、不停步”,建设好、配套好、运营好、宣传好5.0产业新空间,不断招引具有创新性成长性企业入驻,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
空间更新,珠海产业森林加速萌芽生长。
■专家点评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5.0产业新空间模式有利于培育更多单项冠军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地纷纷出招,向存量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珠海锚定5.0产业新空间,为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设计思路很好,在体系构建上很全面。”在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5.0产业新空间能够有效为企业节约成本,更适合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胡刚表示,改革开放初期,开办产业园区是一种先进做法,在某个园区集中发展某种产业,实行统一供水供电等优惠政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较为分散等问题。
“当下,土地资源紧缺是珠三角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胡刚说。珠海通过工业上楼、建设5.0产业新空间等方式,提高土地容积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另一方面,胡刚认为,早期的产业园区出现萧条,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服务配套跟不上,造成“产城分离”。“珠海的5.0新空间,从外表看不像是工厂,建筑外墙很美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还有很多提供给企业的共享空间。”
租金低且配套全,是5.0产业新空间的优势。“这类产业园区比较适合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企业不需要单独建厂、建配套,只需要‘拎机投产’。政府做好上下游的规划,就有利于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胡刚说。
胡刚表示,从制造业发展趋势上来看,中小微企业越来越往专业化、细分领域发展,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大家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制造业升级。
“广东一直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广5.0产业新空间模式,有利于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胡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