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政法各单位参与,共同制定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产业第一”的实施意见》,并于6月8日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
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法机关的重要使命。市委政法委找准服务保障“产业第一”的着力点,牵头出台《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服务保障“产业第一”的法治路径和创新举措,为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产业第一”提供了行动指南。
法者,治之端也。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兴起,加强新兴领域立法,确保新经济新业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仍有发生,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短板等问题也亟待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为此,《实施意见》提出,为产业发展提供立法支撑、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等重要措施,这些有力举措体现了政法机关对于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服务保障“产业第一”,压实相关单位主体责任,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造最公平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部门,也是群众工作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公共服务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减证便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普惠均等、高效快捷、智能精准的政法公共服务,既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保障“产业第一”的重要举措。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意见》提出,开展服务“产业第一”深调研、深化涉企“放管服”改革、打造企业满意的行政复议服务示范窗口、强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等措施,这些务实举措既体现了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展示了政法单位主动靠前服务、营造最优质服务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政法工作做得怎么样,事关群众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平安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社会大局不稳定,则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风险防范等现状,《实施意见》提出,防范化解经济领域涉稳风险、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等措施,这些务实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擦亮平安珠海的名片,营造最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好推动“产业第一”落地见效,增强企业和群众安全感。
今年是市委政法委机关能力建设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期待政法机关以实施服务保障“产业第一”20项举措为契机,不断提升政法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