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官网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下称《产业规划》),系统部署了“四新”产业、琴澳产业一体化布局、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空间格局等重点任务,明确了合作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路径。
“《产业规划》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始终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一初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表示,规划的目标直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琴澳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四个岛”,即国际健康岛、活力岛、数字岛、财富岛,为澳门长远繁荣注入强劲新动能。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澎湃,深刻重塑经济格局。合作区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支点,对于琴澳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此次新规,将如何为合作区的产业发展精准“做局”?
体系构建 “四新”产业筑基 “四岛”愿景领航
“在合作区的‘四新’产业中,科技是引领,金融是基础,中医药和文旅会展商贸是核心。”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这样分析。
构建国际竞争力的琴澳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规划》给出了“四新”产业的精准落子方案,锚定了“四岛”建设目标,即国际健康岛、活力岛、数字岛、财富岛。
刘成昆表示,《产业规划》通过“共建平台、强化链条、数字赋能、布局未来”四大路径,联动琴澳,深化澳门与内地、葡语国家的创新资源整合。同时,围绕微电子、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三大重点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优势;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如类脑智能超算)、场景开放(如智能驾驶测试)、规则突破(如数据跨境流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规划》立足“澳门所需、横琴所能”,67次提及“琴澳”,单列专章部署琴澳产业一体化重点任务与项目,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和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主攻方向,折射出粤澳产业的进一步深融。
王福强认为,《产业规划》精准把脉合作区“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待凸显、一体化需加强、产业多元任重道远”等关键问题,紧密围绕“澳门+横琴”新定位及检验合作区成效的“三个要看”标准,遴选“四新”产业重点领域,旨在打造琴澳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共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不难发现,规划专章部署的琴澳产业一体化发展任务中,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的融合被前置。按照规划,合作区将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共同办好琴澳品牌会展活动,联动发展商贸产业和跨境物流,深化“一赛两地”“一节两办”模式,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无疑是紧扣两地的产业优势进行谋划的。
构建“四新”产业筑基、“四个岛”愿景领航的体系,不仅是破解澳门产业单一问题的务实之举,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落子。这一布局以“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模式,凸显了合作区在规则衔接和开放合作上的先行先试,或可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未来图景 五年目标可期 空间布局落子
登高远眺,澳门塔与横琴楼群隔海相望。放眼横琴全岛,琴澳创新产业园(一期)工程、澳门大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校区正加快建设,随着规划落地,这里将崛起更多创新载体。
未来五年,将打造一个怎样的合作区?
从发展成效来看,到2029年,合作区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将全面确立,市场准入制度高效衔接;各类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捷,电子围网系统和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体系高效运转,人员出入境高度便利;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四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65%;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琴澳创新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落地建成;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澳资产业增加值90亿元。
在空间落子上,合作区将横琴岛划分为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片区、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片区、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片区、现代金融片区等四大片区,共11个产业功能组团。近期将重点开发天沐河中段、横琴岛西北角,优化提升金融岛、口岸片区等现状建成区,并加快完成增量空间精准投放,补充产业服务配套,引入符合合作区产业定位的产业项目。
澳门管理学院院长唐继宗表示,《产业规划》通过细化优势产业、鼓励创新等路径,为琴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针。“清晰的产业蓝图让外资企业能精准研判投资前景,这是吸引国际资本的关键。叠加合作区稳定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以及产业聚集效应,将构成外资青睐的‘强磁场’。”
从“四新”产业到“四岛”蓝图,横琴正以制度创新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对于后续五年的产业发展,王福强建议,合作区应加速释放与澳门自由港的制度叠加效应,紧抓“分线管理”重大契机,畅通琴澳双向循环,汇聚国内外优质要素。同时,紧跟国家对合作区的战略部署,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大力招引培育与澳门有紧密关联的新锐型企业落地,有效嵌入大湾区科创产业链。当然,还要善用澳门国际网络优势,发展“买全国卖全球”或“买全球卖全国”的枢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