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抢占“新”机遇 迸发“新”活力 广东二十一地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4-16 09:35:25 南方日报
A- A+ 89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各地正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寻“新”记——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今起推出“地市观察”。敬请垂注。

南粤大地,春意盎然,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

去年,广东GDP在全国率先突破13万亿元。从“新高”迈向“更高”,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如何“再造一个新广东”?

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第二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号角吹响,21地市因地制宜,全力以赴、各出实招,找准优势赛道,定下目标任务,作出周密部署,奋勇争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新”活力竞相迸发——

在广州,去年底,“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亮相,与企业创始人兼CEO周剑一起敲响开市锣;4月7日,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获颁了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商业化运营的“空中的士”正加速驶来。

刚刚登顶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深圳在提升经济“含新量”上猛发力——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背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到全球1/8;荣耀手机凭借983.79万台的激活量,跻身中国手机市场前四行列。

不久前,坐落在东莞松山湖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这座大科学装置持续发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企业布局、落户。

抢占“风”口,揭阳加快打造海上风电和绿色石化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双擎”齐驱提速前行。其中海上风电开发容量达1380万千瓦,占全省近两成。

牧海耕渔,湛江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培育现代海上繁育全产业链,“海威1号”“海威2号”等海洋牧场项目相继落户,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开工建造。

随着华南数谷智算中心落户韶关,这座粤北工业老城搭上“算力快车”。作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韶关被列入全国十大数据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集群。

……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广东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前不久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这一组数据格外振奋人心——广东规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更责无旁贷。抢占“新”机遇,迸发“新”活力,蓝图已绘就,未来已到来。

广州

●目标任务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撑全市经济增长不低于5%

2024年实现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5%

深圳

●目标任务

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以及2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

珠海

●目标任务

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独角兽入库企业超过150家,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汕头

●目标任务

努力打造产值超7000亿元“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

佛山

●目标任务

力争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

2026年形成10个左右新兴领域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

韶关

●目标任务

2025年韶关建成500万台服务器的实时算力中心,成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算力中心

河源

●潜力所在

培优培强千亿级电子信息、百亿级水经济、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等“1+3”产业集群

梅州

●目标任务

预计到2025年底,梅州梅县区铜箔产能将达到2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铜箔生产基地

惠州

●目标任务

巩固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集群规模超5800亿元

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

汕尾

●潜力所在

建设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

谋划引进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东莞

●目标任务

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

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

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GDP比重稳定在4%左右

中山

●目标任务

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R&D”投入强度达3.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

江门

●目标任务

力争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超45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620亿元

支持35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

阳江

●潜力所在

发展壮大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湛江

●潜力所在

大力发展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

茂名

●潜力所在

打造年产值1000亿元的钛锆新材料产业集群

肇庆

●目标任务

深度嵌入大湾区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千亿级链主企业

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尽快达5000亿元

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产值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

清远

●潜力所在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全力打造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五大百亿农业产业

潮州

●目标任务

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2个百亿级战略产业集群

揭阳

●潜力所在

依托揭阳石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性能聚酯材料等下游新材料项目

推动废旧塑料裂解、氢能储能等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在揭阳孵化转化

云浮

●潜力所在

高新电子产业发展成绩突出,诞生了“独角兽”企业微容电子

积极培育新型储能、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做优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具体部署

广州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1+N”专项政策体系

○支持重点产业链间互为应用场景、互为配套

○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深圳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新支柱

○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提升深圳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珠海

○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更多示范应用空间,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建设“云上智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汕头

○加快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建设

○加快汕头科学城建设

○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佛山

○大力推进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结群聚集

○推动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大型检测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发展

○积极布局绿色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韶关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推动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韶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河源

○做大做强“1+3”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发力数字经济

梅州

○积极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打造先进材料千亿产业集群

惠州

○出台《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

○高标准建设东江实验室,支持设立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

○面向先进核能等领域强化技术攻关

○建立健全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新建科技创新平台35家以上

汕尾

○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的海上风电场装机规模共1040万千瓦

○全面参与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

东莞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中山

○印发《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

○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布《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推进科技产业载体建设

江门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链

○巩固提升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链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船舶与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链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阳江

○纳入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推进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协同发展,建设中国(阳江)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

湛江

○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超前谋划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加快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茂名

○依托“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以“五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肇庆

○主动谋划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项目

○前瞻布局新能源迭代、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清远

○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现代轻工纺织、智能家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

○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引进优秀人才

潮州

○抢抓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风口,发展合成生物(生物基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

揭阳

○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用好榕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各类中试基地、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云浮

○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

○大力实施科技攻坚“八项行动”

○推动金属智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