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珠海,新开办一家企业平均办理时效0.14天、“一站式”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44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实现涉企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这是珠海速度的真实写照,也是珠海打造政府服务新品牌的创新实践。自今年“盘根计划全铺开”被列入2024年珠海“三件大事”以来,珠海强化市区镇联动、各部门协同,立足于解决政府服务的堵点、卡点,优化企业服务工作,为企业、群众办事兴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旨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这一次,珠海拿出了“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的改革勇气,足见这座城市的决心之大、诚意之深。
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盘根计划”体现珠海怎样的发展思路?这将带来什么改变?这既是珠海进军万亿工业强市的必答题,又是提升城市能级量级的重要一笔。
筑牢产业家底 实现经济突围
何为“盘根计划”?珠海为其作出了明晰的解释:要通过政府服务为企业培土、施肥,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快速在珠海做强做大。
珠海提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对一座城市系统梳理与思考后的切实之举。
从经济体量来看,今年上半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4.26亿元,与珠江西岸兄弟城市中山、江门相比,旗鼓相当。但对于珠江东岸数座万亿之城而言,珠海的自我跃升之路还有很长。
跳起摸高,珠海今年还规划了赶超争先的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工业投资大幅增长。
锚定目标奋起直追,珠海不仅要做大企业增量,更要让在这里扎根、生长的企业盘根而起、枝繁叶茂。
企业强则经济强。目前,珠海有超45万家经营主体、36万家民营企业、8702家港澳资企业、6697家“四上”企业、2657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一连串的数据,不仅是珠海的经济“家底”,更是珠海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澎湃动能。
前不久,位于珠海高新区的先阳新能源储能产业基地项目一期10万平方米的建设已全部完工并计划全面投产投运。作为宁德时代旗下控股子公司,“押注”珠海进行20亿元项目投资的背后,高效的政府服务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
据先阳新能源副总经理何鑫分享,该项目前期调研考察到完成所有合作洽谈和签约,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去年6月签约落户、8月启动搬迁、10月纳统上规,先阳新能源在落地当年便实现工业产值3.2亿元。
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激发企业效能提升,这样的精彩故事在珠海频频上演,也足以例证实施“盘根计划”既是筑牢产业家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经济突围的必由之路。
珠海“盘根计划”提出,要立足于解决政府服务的堵点、卡点,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开放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链条等,为企业、群众办事兴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工业经济提升到万亿级以上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提升至300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超15家。
高质量服务促城企“双向奔赴”
当前,珠海正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抓好“盘根计划”落实,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高地的目标大步向前。
“‘盘根计划全铺开’关键在‘全’,就是面向所有企业,为每一家珠海的合伙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快打造城市服务合伙人快速发展、城市与合伙人良性互动的城市生态。”珠海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说。
面向所有企业提供高质量政府服务,珠海依靠什么?
线上线下政府服务再升级——线下依托珠海市民服务中心,超2400项政务服务事项聚合招商、产业、审批等各项业务场景,实现涉企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线上做强做优“珠海财政惠企利民服务平台”和“政企通”平台,实现资金补贴、税费优惠等免申即享、快享快办。
惠企利企政策供给更丰富——珠海不断强化政策供给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已组建的1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直投额度的90%投向民营科技企业,推出的“星辰计划”给予上市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我们一手抓政府端的场景发布,一手抓企业端场景诉求收集,力争将珠海打造成为应用场景的全国示范性城市。”上述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珠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云上智城、低空经济未来产业。
作为珠海实施“盘根计划”的一大亮点举措,珠海将海岛、港口、机场、云上智城、低空经济等各类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目前已率先开放价值挖掘类、商业开发类、创新培育类共21个应用场景。同时将根据场景需要,推出政府采购、评审立项、股权直投等路径,助企业打造可盈利的商业化模式。
与此同时,珠海还将统筹金融、产业园区、人才、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要素,全力保障在珠企业扎根生长。以教育为例,珠海为解决产业员工子女入学教育问题,不断加大产业园区配套公办学校建设力度,保障符合条件的产业员工子女100%入读公办学校。
刀刃向内剑指最优营商环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比喻产业生态的“草、灌、乔”现象:在一个产业生态里,先是底下长出一层草,涵养后生长灌木,灌木可以涵养更多的水,然后就有机会长出乔木,各类型企业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对于今天的珠海,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小草长到灌木、乔木,不断生长的企业需要更为精准、精细的外部支持。而“盘根计划”的实施,无疑也是实现这一目标,即以更大力度集聚壮大资源,形成一片勃勃生机的“产业森林”。
纵观“珠海打法”,无论是优化政府服务、打好政策组合拳,还是开放生态场景,一系列行动与举措的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内涵——珠海将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
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特区珠海,用一次次大胆尝试、主动作为,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招得进、留得下、发展好。只有鼓起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改革,立足于解决政府服务的堵点、卡点,才能真正地让广大经营主体感受到珠海的诚意与决心。
得益于“盘根计划”大力实施,许多产业新变化正在发生。
一是新质生产力企业竞相奔涌。近年来,珠海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一批新能源项目异军突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逐渐成势。
二是创新已经融入珠海产业发展的全链条。珠海在顶层设计上由市领导直接挂帅产业链链长,瞄准产业链薄弱问题解决,一系列产业链上下游专场对接会、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面对全市企业开放共享,珠海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动力更足、氛围更浓。
三是企业家的城市认可度大幅提升。在许多企业家的口中,“珠海速度”“特区效率”正成为高频词,足以彰显珠海的政府服务备受企业的认可。
“盘根计划”大力实施,推动企业和城市的相互成就,是珠海不断崛起的见证,更是竞逐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