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点燃“光伏+储能”新引擎 斗门放大5.0产业新空间优势,加快引进产业立柱项目

2023-06-15 09:32:10 南方日报
A- A+ 1305

2022年7月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纬景储能”)副总裁谷雨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从上海到珠海,双城穿梭,建立智能制造“超G工厂”。

    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珠江虎跳门水道右侧的一片空地上,谷雨和他的同事们梦寐以求的产业蓝图,矗立在了眼前。

    项目进展一如预期,谷雨指了指已经完成封顶的厂房说,“珠海项目将是纬景储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G工厂’,我们生产的锌基液流储能电池,将在此实现规模化产能。”

    纬景储能并不孤独。6月初,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宣布,其将投资10亿元,在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打造“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

    2023年被称为“新型储能”爆发元年。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珠海斗门正紧盯产业技术前沿,以“链”聚势,打造集聚优质项目“蓄水池”,点燃“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新引擎。

    抢先布局▶▶

    新型储能“超G工厂”亮相

    纬景储能珠海项目的加速“卡位”背后,是一场备受瞩目的产业竞逐。

    今年3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打造成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等优质新型储能企业。

    那么,什么是新型储能?“通常我们把新型储能比作巨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它能储存新能源发电量,在用电高峰时,它便可以释放‘充电宝’的电量,提升新能源并网有效性,提供高质量电能。”谷雨解释,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万亿级储能产业新赛道大幕开启。

    就在珠海“超G工厂”加快建设之时,今年3月18日,纬景储能宣布完成A轮融资,国内首家锌铁液流电池领域的“独角兽”正式宣告诞生。

    抢占储能行业风口,提高规模化产能,降低制造成本,成为了纬景储能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珠海在储能还远没有成为风口的时候,就下决心坚定地支持我们。”谷雨说,回过头来看,纬景储能落地珠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谷雨所说的“超G工厂”,是部署了智能生产线,年产能在GW级以上的智造基地。在全国液流电池领域达到这一产能规模的,仅此一家。

    “我们在富山工业城的项目,有望于今年9月投产,届时将全面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先进液流储电装置及系统的智能制造中心,年产能达6吉瓦时,成为国内首个吉瓦级别的锌基液流电池工厂。”谷雨说。

    “依托智能制造规模化,我们的锌铁液流电池将更具优势。”谷雨坚信,“作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引领者,纬景储能珠海项目将形成龙头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持续入驻,带动生态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机制创新▶▶

    企业点单“定制代建厂房”

    在珠海斗门,龙头企业带来的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的加速提升,为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蓄足后劲。

    本月5日,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其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将落户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计划明年第四季度全面达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正在不断提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此次布局对企业拓展钠离子电池市场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江苏海四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为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和市场窗口期,我们将引进一批高端智能工艺设备,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现代化产业基地,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标杆。”

    按照规划,江苏海四达落户富山工业城采用了5.0产业新空间“定制代建厂房”模式,不用投资就能入驻“量身定制”的厂房。所谓“定制代建厂房”,是指由企业“点单”,提出需求,合作方大横琴集团承接建造工程,新厂房交付投产后,企业以租金形式返还建设费用。

    “在该模式下,企业无需办理繁琐的项目审批手续,也不用为项目建设再组织一支专业团队,既能缓解资金压力,又能压缩基础设施建设时间成本。”珠海市斗门区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采用‘定制代建厂房’模式,让我们腾出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设备购买、销售经营等领域,既省心又省力。”陈刚表示,“我们要打造智能化标杆工厂,就需要大块平整的土地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这样的模式能让我们‘轻装上阵’。”

    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珠海斗门紧盯产业技术前沿,以“链”聚势,多措并举,筑巢引凤,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打造集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以体制机制创新争先进位,点燃“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新引擎。

    ■样本

    爱旭股份:

    珠海基地首期项目产能释放

    2023年,在光伏产业链的中游核心环节——光伏电池,一场技术路线之争正在呼啸而来,光电转化效率是其中的焦点。

    在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不远处,全球光伏电池第二大企业爱旭股份,正在展示它的技术实力。

    在过去20多年光伏行业发展史上,技术升级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主旋律。

    此前,在光伏电池领域,硅基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和N型,二者区别在于原材料硅片和电池制备技术的不同。中国光伏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已逼近24.5%的理论极限。

    光伏电池片技术变革大幕再次拉开。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年)》介绍,转换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将会成为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爱旭股份在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路线上雄心勃勃,其在IBC基础上自主研发的ABC电池技术,正在珠海斗门实现量产。

    去年底,爱旭股份珠海基地首期6.5GW项目已顺利投产,产能正在逐步释放,预计三季度末实现满产,平均量产转化效率接近26.5%,预计未来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将超过27%。

    如果一旦达成,爱旭将在珠海创造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6个月前,全球硅基光伏电池最高效率在时隔5年后被刷新,新的纪录保持者是隆基,达26.81%。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创造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在爱旭ABC电池技术量产的同时,今年4月13日上午,珠海鸿钧异质结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也宣布落地斗门。

    HJT异质结电池,是眼下光伏企业正在进军的另一条重要技术路线。珠海鸿钧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红说,其将联合剑桥大学钙钛矿实验室共同进行“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的技术研发。

    这一总投资约59亿元的光伏电池项目,将采用目前世界上单台套效率最高的异质结电池制造设备——钧石能源大尺寸腔体路线设备,以提升产品良率和企业产能。在全面达产后,将具备年产7.2GW电池片和5GW组件的生产能力。

    “当下,没有人能断言最终哪种技术将主导下一代光伏电池。”珠海市富山工业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洋说:“从ABC到HJT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再到新型硅胶、纳米碳等新材料项目,光伏产业链不同技术路线和产业环节的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大中小光伏企业共舞,生机勃发的产业生态正在园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