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成长最为快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各地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日,《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修订)》(下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若干措施》结合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引进、落地、研发、产业化等各阶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予以针对性的扶持。
当前,珠海正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珠海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总产值达320.34亿元,相关企业总数超450家,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三。
以《若干措施》为抓手,珠海将不断优化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强化创新引领,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政策吹“暖风”
新增多项奖励性措施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出台生物医药支持政策,吹来新一轮产业配套政策升级“暖风”。
据悉,珠海市于2020年出台的《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政策实施以来,共安排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用途)约1.6亿元,支持项目129个,有效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结合行业发展态势以及企业诉求,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和优化,旨在培育壮大珠海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在支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若干措施》新增多项奖励性措施,对化学药品1-2类、生物制品(按药品管理的诊断试剂除外)、中药(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根据研发各阶段成果给予奖励。
其中包括对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完成关键性临床试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视为完成I、II或III期临床),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并实现销售的,按药品注册分类标准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对创新型高端制剂(包括纳米粒、微球、脂质体、控释、缓释剂型以及微针等创新剂型)单品种首个注册证书再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创新药研发期间获得突破性疗法和附条件批准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
政策的另一大亮点则是从此前基础的财政补贴,转向全方位的服务。
在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对初次认定的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对初次认定的省新型研发机构,一次性给予15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的,奖励500万元,升级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再奖励500万元。
在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方面,珠海将深化生物医药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照通行”改革举措,将部分药品审批事项纳入集成服务;鼓励使用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优先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促进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支持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引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转化潜力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
潜能变动能
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1985年,珠海市第一家医药企业丽珠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此后一路发展壮大,成长为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医药集团公司。
持续聚焦创新药主业以及高壁垒复杂制剂,丽珠医药在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原料药、体外诊断试剂等领域取得了持续性突破,见证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珠海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当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珠海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以医药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中医药为特色、精准营养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今年7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41个2024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珠海占据三席,其中就包括金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3年,珠海市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总产值320.34亿元。今年上半年,珠海市“4+3”产业实现增加值656.7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0%,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5.1%。
除丽珠医药、汤臣倍健等老牌医药企业之外,珠海已聚集起了一批“新药企”。泰诺麦博、珠海瑞德林生物、贝海生物等一批技术驱动型创新企业,既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也完善了珠海生物医药发展蓝图。
近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在由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综合评选出的《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中,泰诺麦博凭借其在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登上“2024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50强”榜单。
此前,珠海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2035年达到1200亿元,将生物医药打造为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性和人才的集聚。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将为珠海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聚集关键技术、健全产业链条、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珠海还在人才保障上做出了承诺,为生物医药行业的人才提供住房、教育等多方面的保障,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根据《若干措施》,珠海将生物医药与健康列为优先支持类产业,在省市人才自评名额分配、市级人才项目综合评审中给予单列赛道和名额支持。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体检医保、创业融资等方面,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团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中医药一条街”亮相
东街将于8月16日正式运营
西街已有32家中医药品牌签约入驻
8月14日,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及珠海正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共建“中医药一条街”(东街)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据悉,“中医药一条街”(东街)将于8月16日正式开街运营。
这是珠海“中医药一条街”项目启动建设以来,继西街迎多个中医药品牌签约入驻之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珠海市“中医药一条街”(东街)项目坐落于香洲区吉大商圈,白沙河街区由香洲区政府统筹,正方集团投资运营,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专业指导。
项目以“医、药、康、健、文创体验”为主线,将打造成集非遗中医特色疗法体验消费、道地药材交易、中医药制剂、养生新茶饮、茶包、汤包研发生产、体验消费的全产业链“四巷六馆”中医药养生消费基地。
这是珠海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及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今年4月,珠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珠海“中医药一条街”的重要部署。
该项目计划建设西街、东街和国医新天地三个子项目。除即将开业的东街外,西街以珠海首个4A级景区圆明新园为载体,将古典皇家园林与中医药文化完美融合,致力打造场景最丰富、体验最好的沉浸式中医药健康消费新中心;坐落于高新区港湾5号的国医新天地,以AI营销大模型为依托,打造“中医药+电商”全产业链生态。
三个子项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为粤港澳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一站式、成规模”的消费新场景、新服务。
此前,珠海“中医药一条街”(西街)品牌入驻签约仪式在圆明新园举行,北京同仁堂、山西广誉远等来自全国的32家中医药知名品牌已正式签约并陆续进驻西街,涵盖针灸、艾灸、推拿等多种传统中医药业态,头疗、音疗、香疗等多个创新领域。
“建设珠海中医药一条街是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推动健康珠海建设的实际行动,也有助于抢抓‘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新机遇,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珠海市副市长黄振球表示。
根据规划,珠海将致力于构建健康消费新场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搭建中药材交易平台。
具体而言,珠海谋划依托中医药文化知识、历史底蕴、技术能力构建特色中医药消费场景,展现健康消费新潮流;综合汇聚中医药文化+文旅+康养+文创+餐饮,打造最佳体验地,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桥头堡;以中医药知识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若干“澳珠标准”中医药药材(产品)线上线下全国最大交易地。
未来,“中医药一条街”有望打造成为具有“高品质、价格优、一站式、规模化”特点的中医药健康消费体验新旋风、港澳北上健康消费新场景、大湾区旅游消费新高地、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示范、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新通道,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新亮点。
讲好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不仅需要载体项目的推进,也需要政策方面的加持。
近日,珠海出台《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修订)》,旨在优化珠海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强化创新引领,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其中,措施也针对现代中医药制定了相关奖补办法,支持中医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条例提到,对化学药品1-2类、生物制品(按药品管理的诊断试剂除外)、中药(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根据研发各阶段成果给予奖励。对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完成关键性临床试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视为完成I、II或III期临床),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