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珠海高新区 培育新质生产力 擘画振兴新画卷

2024-11-26 10:35:09 南方日报-珠海
A- A+ 177

创新“四大机制”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以“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新空间的“永丰模式”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会同古村成功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这是珠海高新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亮眼成绩,也是珠海高新区锚定加快成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战略目标,以“古镇五新”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果缩影。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百千万工程”正助力珠海高新区进一步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吸引人才近悦远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与活力。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珠海高新区东岸社区,洁净的城市环境、通畅的社区道路、亮丽的一河两岸,与百余座岭南特色建筑相得益彰。

很难想象,昔日这里曾是人多厂杂的破旧厂房集聚区。东岸社区以东岸村微改造项目和留诗山旧村更新改造为总体规划,让这里迅速蝶变为一幅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城市美好画卷。

改造后的东岸社区,村集体年租金收入从300多万元增至2000多万元,村民年终每股分红从2000元增至上万元。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们“腰包”更鼓了,群众从“百千万工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满足感、获得感。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树立“经营乡村”理念,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产业优势、坚持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走进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永丰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林顺有介绍,“这里以前是外商建的两栋旧厂房,如今已经蝶变为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通过实施“永丰模式”,永丰股份公司每年的物业租金由320万元预计可提高至3000万元,建成后村民分红预计每年有2万余元。就在去年,以“国企+村集体”共建的“永丰模式”被纳入省“百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在全省推广。

截至目前,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一期、二期已签约56个项目,园区已正式投产企业约50家,拥有规上企业13家。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入驻,积聚成一股持续奔涌的新质生产力。

数据折射出变化。前三季度,珠海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301.52亿元,同比增长11%,位列全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18亿元,同比增长37.6%,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

随着一个个闲置低效用地陆续盘活“新生”,村集体经济持续“强筋壮骨”,有力推动珠海高新区“古镇新业”“古镇新颜”“古镇新韵”“古镇新风”“古镇新城”全域蝶变。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珠海高新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生态,落地“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全力建设“模创源区”,珠西科学城智算中心签约落地,推广大模型场景应用……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珠海高新区,正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持续释放新的活力,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民参与 “四大机制”入选全省典型

前不久,广东省公布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第四批十大典型案例,珠海高新区创新“四大机制”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成功入选。

该机制是围绕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的攻坚克难作用,创新实施组团项目攻坚、干部比学赶超、不落实通报、全员共建协同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近半年来深入一线的项目实践,让我们都提升了主动思考、主动谋划、主动落实的工作能力。”珠海高新区党政办副主任张宝良作为“山房乡思”项目攻坚组组长,对古镇山房路的改造成果由衷地感到高兴。

位于珠海高新区唐家古镇的山房路,是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街。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街基础设施落后、内涝严重、特色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让古街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古镇焕新颜”的必答题。

“古街绿化还有待提升”“路牌指引不清晰”“听听群众对于改造有何建议”……在山房路改造提升过程中,一有闲暇,张宝良和组员们就去巡街踩点,收集大大小小待解决的问题后,开会逐一商量方案。

群策群力带来精细化的提升,今年国庆期间,山房路迎来“高光时刻”:7天假期吸引超20万人次市民游客打卡体验,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近3000万。

这张独具留学文化底蕴、唐家湾风情、岭南风韵的古镇名片,也镌刻着这些年轻干部们的智慧与汗水。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采取“自主申报+揭榜挂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构建“一村一品”项目清单责任制,让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一个重点项目攻坚,工作实绩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即时激励挂钩,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不断建立健全多岗锻炼机制,发布全区14个单位90个岗位,发动年轻干部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填报岗位志愿、开展历练学习,力促年轻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为推动更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珠海高新区还创新实施“全员共建协同”机制,开展“走访谈心”倾听诉求行动。截至今年10月,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走访谈心活动超1800次,征得“百千万工程”相关意见建议超170条,协调推进落实150余项。

一系列机制创新与改革措施,推动珠海高新区更多“智慧头脑”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全区“百千万工程”走出高新特色之路。

民生福祉 品质之城擦亮幸福高新底色

“绿美”为笔,百年古镇正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抓实抓细“古镇五新”各项重点任务,以“区—镇—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绿美高新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珠海高新区森林面积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凤凰山脉连绵起伏,黄金海岸自然延伸,海岛公园串珠成链,走在珠海高新区,随处可见绿意盎然。

打造“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宜居生活,今年珠海高新区继续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2024年种植苗木72382株,种植数量完成率393%,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林业硬任务”。

“绿”为名向美而行,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珠海高新区还提出要围绕山房乡思、那洲画意、会同音瑟、淇澳学旅、东岸留诗等打造“一村一品”十大特色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那洲村,那洲艺术创新园区打造的本土文化美育品牌——“那洲画意”,通过画家艺术讲座、艺术精品展观摩、艺术创作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美、走进美。

在会同村,以音乐汇演、文创旅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正携手对文化艺术、古村建设有热忱、有理想、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共同打造会同名家工作室,建设会同音乐村,让“会同音瑟”赋能乡村振兴。

在唐家古镇,加快打造“海归小镇”,精心筹备第六届珠海留学生节,高标准打造珠海留学文化馆……善用资源禀赋打好“留学文化牌”,努力把珠海高新区建设成为留学生的精神家园。

不仅是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基础硬条件更有质的飞跃。

今年秋季开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东岸校区(初中部)正式启用,迎来近300名初一新生,这也是珠海高新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公办初级中学,将全力打造成为具有京师特质的粤港澳大湾区标杆学校。

目前,珠海高新区已经有18所公办中小学、18所公办幼儿园,分别是三年前的2倍、6倍之多,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折射出珠海高新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与韧劲。

用文旅融合留住乡愁记忆,用民生护航托举百姓幸福,聚焦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珠海高新区正努力以“小切口”护航“大工程”,绘就幸福品质生活新画卷。

数读

“古镇五新”落地落实:

制定2024年度区本级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清单,谋划42项举措和217条具体任务

县域经济量质齐升:

2024年前三季度,

珠海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6%

绿美高新纵深推进:

2024年珠海高新区种植苗木72382株,种植数量完成率393%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珠海高新区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100%无害化处置,14个涉农社区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搭建城乡治理平台:

珠海高新区完成6个无人机资源接入“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粤治慧”,推进区域“一网统管”

亲历者说

干群主动投身 繁荣夜市经济

夜市经济作为促消费、激活力、拓场景的特色消费模式,在都市中正不断升温。在珠海高新区,一系列涵盖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的夜市开放运营,也成为了赋能“百千万工程”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当工作日的晚上或周末闲暇时间,我和组员们都会到区里各个夜市走访调研。”珠海高新区发改重大办投资科科长孙可丰,原本职工作与“夜市经济”毫不相关,一场“年轻干部项目攻坚制”的实施,让他极大地丰富了工作体验。

在这个以“繁荣夜市经济”为攻坚任务的小组里,集结了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产业局、唐家湾镇司法所等多个部门的成员,孙可丰担任组长,“我们是源于对这个项目议题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希望能真正为高新区的发展做点事情”。

最近半年,为了有针对性地推动夜市发展,孙可丰和小伙伴们不仅走遍了区内大大小小的夜市,还去往香洲夏湾夜市、斗门白藤头海鲜夜市相继走访调研,借鉴他人之长。

作为经济特区中的国家级高新区,珠海高新区亟待聚集人气、丰富活动。于是,在今年中秋假期,孙可丰和组员们在唐家湾沙滩策划了一场音乐会。

经费从何而来?观众如何邀请?现场如何组织?面对接踵而来的现实问题,他们通过联系企业赞助、发动社区宣传等方式,让这场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大大地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

“繁荣夜市经济”小组的待办事项中,还有许多即将落实的行动:探索“夜与海唐”系列文化活动IP、打造青春市集、丰富夜市业态、改造夜市面貌……孙可丰说,“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中。”

案例

会同美丽乡村

绽放“美丽经济”

走进会同古村,可以看到富有岭南特色的古村风貌、美丽雅致的庭院、风味十足的餐饮店、饶有趣味的文旅打卡点……这座历史感满满的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会同社区以和美乡村为切入点带动镇域经济发展,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

聚焦打造珠海市乡村产业多业态示范点,会同社区盘活利用会同古村文化及周边高校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对村民闲置古宅进行风貌改造、庭院美化等,发展民宿、康养、茶艺书画等新业态,构建集体经济发展与企业合作机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为持续提升会同古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会同社区以音乐汇演、文创旅游为主题,以“会同音瑟”助力美丽会同高质量发展。国庆假期,会同古村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近6万名观众收看会同音瑟音乐会的线上直播。

除此之外,10公里会同—那洲绿道环线串联起会同—那洲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片打造的文旅休闲项目让人耳目一新。绿道边原老旧房屋经过改造利用,焕新成为咖啡公社。热带雨林风格的建筑、绿意盎然的那溪河风光,让这里成为广受市民游客青睐的休憩地。

依托会同文旅的辐射带动作用,那洲各街巷也开展了提升整治工作,对村内7个节点广场进行建设提升、强电整治,建设艺术创新园区、老房维修的那洲旧村范围内项目(二期),让边缘古村焕发艺术新生。

为实现“村村有物业”这一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唐家湾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空闲用地以及物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分步施策,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会同社区整合集体土地资源打造会同乡创商业街等项目,盘活利用古村资源,在古村核心保护区范围外,打造与古村风貌相协调的村落,用于发展民宿等配套产业,累计年创收超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