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珠海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源 关键之年 全面突破

2024-11-28 09:15:29 南方日报-珠海
A- A+ 209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要建关键之功。

当前,珠海正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域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市级强统筹、区级主作战、镇级抓施工、乡村促振兴、全域谋共富”工作机制,紧扣“见典型、出实效”,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广泛动员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珠海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在珠海,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和美海岛持续擦亮“百岛之市”的闪亮名片。

香洲强中心

布局云上智城赋能未来产业

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作为珠海主城区,香洲区以创新发展为破局出路,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香洲,珠海市首个大模型应用高地“模数空间”启用。该大模型孵化众创空间集技术研发、模型应用、数据交易、算力服务、展示交流为一体,目前已引入大模型36个,入驻项目超20家,计划打造垂类行业应用超100个,为千行百业赋能。

“‘模数空间’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不要小看这个空间,就像当年不要小看硅谷一样。”广东算法洞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AI战略官吴霁虹说。

在国内,不少城市把发展算力产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胜负手”,超30座城市纷纷布局智算中心及模型开发训练平台,为当地的企业和需要算力的地区提供公共的算力资源。

浪潮中,香洲区也不甘人后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已初步具备从边缘计算AI芯片、数据标注、算力中台、模型底座到垂直行业AI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基础。

不仅如此,香洲区还成立了区级数据要素协会,49家数据要素协会成员中39家企业相继获得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商授牌认证,上架64款数据交易标的。

以数据资产入表为切口,香洲区打造全国首单数字孪生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案例,打通了数据“资源—资产—资金”的转换通道,让沉淀的数据流变成价值流,线上促成企业成功融资超500笔,平台授信额度超120亿元。

香洲区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县第6名。以通用大模型AI服务为主的基础层、以垂直行业领域AI应用服务为主的应用层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为“数智香洲”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助力珠海打造知名“模都”之外,香洲区还在低空经济、云上智城等领域率先布局,构建全地域覆盖、全产业发动、全周期孵化的创新格局,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力促“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金湾试验田

惠农公司激发兴村链式反应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环节。

金湾区锚定建设西部城市中心的目标,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就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进一步整合各村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可是大变样喽!大家不仅从荷包岛搬进了镇中心的电梯房,村集体还通过‘惠农模式’入股各种项目,拓宽了增收渠道,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说起新生活,金湾区南水镇荷包村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村民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新变化,离不开南水镇改革创新推出的抱团发展“惠农模式”。

南水镇地域辽阔,村集体经济曾一度面临“散、小、弱”发展困境。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南水镇坚持“聚少成多、整体开发”思路,引导荷包、南场等10个村、联社集体共同出资组建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引领、各村抱团、公司管理的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抱团发展的新机制可有效解决单个村集体“不懂投”“投不起”等难题,形成发展共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依托该机制,南水镇正按照“农村出地、企业代建、只租不售”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在满足企业对邻里中心、大型物流园等产业链配套需求基础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大循环。

在具体实践中,各村、联社结合集体意愿和远景规划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参与项目,自主决定各具体项目不同的入股比例,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如南水联社由于集体留用地指标较多,入股投资了惠农商业综合体等8个项目,兑现生产留用地指标共54.92亩,预计每年收入超60万元;南场村和南水联社使用生产留用地指标16.23亩,入股惠民工业厂房项目,预计每年收入58万元。

据统计,南水镇组织引导各村、联社联合组建惠农公司,积极探索留用地指标投资入股、跨村飞地发展、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创新做法,巧妙化解集体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打通集体经济发展堵点,参与各村、联社集体经济收入年平均增长达35.5%,持续推动了“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斗门样板村

“五个一”模式

重塑水乡新风貌

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斗门区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以斗门镇斗门村、八甲村和莲洲镇石龙村为试点,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全链条和监督全链条“双链条”监管,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生动局面,实现城乡风貌“大变化”、生活品质“大提升”。

走进莲洲镇石龙三湾村,部分房屋焕然一新。墙面上,《爱莲说》《莲韵三湾》等主题墙绘跃然眼前,美丽的莲花景象与诗词名句相映成趣。

很难想象,这些房屋先前竟是红砖裸露、墙面发霉的模样。这样的改变得益于“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的实施。

“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以陈家湾、余家湾、白沙洲三个区域为依托,从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节点提升、谋划业态植入等四个方面着手,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通过实施“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模式,莲洲镇解决了原有模式财政资金投入大、建设单价高、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据悉,由于减少了监理费、设计费、勘察费等二类费用及施工单位管理费、增值税费等占比33.4%的建设工程相关费用,并降低了建材成本及人工费用,以“莲韵三湾”已提升改造的房屋为例,对比传统农房风貌提升模式,平均单价从272.16元/平方米降至约128.42元/平方米,下降52.8%。

另一方面,“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模式,村集体和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实施,乡村工匠作为本地施工方也需格外注重群众口碑,试点项目严格按照自家建房要求安排施工工序,不赶工期、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

随着改革的实施,珠海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生态宜居、农业产业生态化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变为现实。

万山串珠成链

打造大湾区最美旅游示范岛群

珠海“百千万工程”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上地理中心,是大湾区唯一一个在海上与港澳相连的海岛区,海域面积广阔,海岛数量众多,海洋资源优越。

近年来,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下称“万山区”)坚持一岛一品、串岛成链、陆岛海联动,以建设“百千万工程”现代化特色海岛镇为使命,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旅游示范岛群”为目标,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拓展“旅游+”业态,推进海岛风貌提升、绿美生态建设、文商旅体融合,以海岛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今年6月,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交付暨投产仪式在万山区蜘洲岛海域举行。该平台长86米、宽34米、高16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并配备饲料存储、无人机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

“格盛1号”投产的背后,是珠海海洋牧场用海政策和用海审查的进一步优化。

为保障项目养殖用海、为海洋牧场项目提供优质的海域空间,万山区优化完善用海审批,在全省首创开展“用海保障一张图”编制工作,梳理辖区内可用海域空间及海洋牧场可用岛基,海洋项目选址周期由半年缩短至10天,实现“拿海即开工”。

“格盛1号”为例,该项目于2023年11月3日取得海域使用权证,11月6日即开工建造,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是珠海首个“拿海即开工、交付即投产”项目,也是珠海加快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的精品样板工程,在蜘洲岛海域与“澎湖号”形成双子星,业务联动、优势互补。

今年前三季度,万山区海洋渔业、海岛旅游经济数据表现抢眼,能级量级均有提升。

在海洋渔业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万山区实现渔业产值4.44亿元,同比增长20.9%。在海岛旅游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万山区海岛旅游人数达142.32万人,同比增长12.36%;海岛旅游综合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18.96%。

接下来,万山区将聚焦海洋牧场建设、海岛旅游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百千万工程”现代化特色海岛镇建设,大力发展万山群岛运动船艇基地、海钓基地、潜水基地,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唐家湾焕新

活化蝶变

续写百年风华

在珠海高新区,有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唐家古镇,它是香山文化眺望海洋文明的重要支点,也是开创留学教育先河促进中西近代文化交流的窗口。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家古镇内设施落后、内涝严峻、特色流失、内涵消退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让古镇重新焕发光彩,高新区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期,将唐家古镇活化提升纳入美丽圩镇示范街区项目和区强基立柱攻坚项目,让古镇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等,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为重塑历史风貌,唐家湾镇对龙庆街、山房路、唐乐路等古镇街道以及瑞芝祠、望慈山房、香山悦书斋、共乐园等文博场馆共20处进行提档升级,旨在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和传承,将古镇打造成为“国家高新区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

同时,唐家湾镇还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针对共乐园451株百年古树,实施“一树一策”管护技术方案,统一登记、编号、建档、挂牌,落实管护责任人,让古树名木更“健康”“长寿”。

“目前,我们正聚力打造400米古镇商业街区和时光广场组团,修缮和活化利用沿街公产房,改造唐涤生大戏院、唐廷枢纪念馆等。”唐家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唐家湾镇还同步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和道路交通优化整治工作,满足游客在古镇内的衣食住行需求。

经过示范改造后,唐家古镇显得格外吸引人,街区两旁的店铺绚丽多彩,吸引着无数游客如潮而来。

位于古镇的珠海留学文化馆,是欧美同学会在珠海设立的首个留学报国教育基地,参观者可以在此深入了解香山留学文化的深厚底蕴。

今年国庆假期,唐家古镇举办了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热力指数也在持续攀升,显示出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从特色文创、非遗漆扇、陶艺、投壶中医把脉到服饰商铺、小吃美食,烟火气十足,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更是成为了外地游客心中的新宠。据统计,国庆假期古镇总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