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赋能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引领城市治理 斗门党建“聚能环”尽绽光华

2023-06-29 09:05:51 珠海特区报
A- A+ 1475

  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新青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斗门生态农业园预制菜产业链党委,通过“党建链”串起并赋能“产业链”,党建与“产业第一”深度融合;

  推动党的建设向农村基层延伸,升级打造农旅融合为主的莲洲镇和文旅融合为主的斗门镇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

  白藤街道发挥“党建+”模式,创新打造“零里”党建品牌,创建“白藤侠”项目,打造社区建设“邻聚”计划,利用“零里”驿站资源,实施“网格走亲·党群连心”项目,探索新型社会治理共同体参考路径;

  ……

  黄杨山连绵起伏,黄杨河阔深东流,斗门区党建“聚能环”尽绽光华!

  斗门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凝聚起1208个基层党组织、21271名党员力量,进一步推进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大党建”思维服务“大斗门”,高质量推动党建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城市治理,为加快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提供坚强保证。

  聚能产业第一

  园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公司在封装基板领域形成了独有的世界领先的制作方法和理论体系,制程能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了广泛认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优异的发展前景。”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亚半导体”)党支部书记陈先明表示。

  越亚半导体党支部2011年6月成立,现有党员26名,其中固定党员16名、流动党员10名。多年来,越亚半导体党支部加强党建创新,涌现大批优秀党员,陈先明就是其中之一。20多年来,他坚持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针对半导体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带领越亚半导体成为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载板行业领先龙头企业。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电子科技大学博士,他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是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线。”陈先明介绍说,公司拥有一支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党员12人,均为研发骨干。在研发创新过程中,公司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狠抓技术创新,秉承中国“智”造的使命,自主研发掌握“Via-post铜柱法”“Coreless无芯封装载板”“主被动器件嵌埋封装”“等离子干法蚀刻技术”“金属磁控溅射技术”等核心技术,截至今年5月,公司拥有234项授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另有170余项尚在申请中,覆盖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及地区。

  越亚半导体党支部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磅礴动能,成为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的重要影响力,正是富山工业园贯彻落实“产业第一”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红色引擎”建在产业链上,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成员,主要是园区内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通过加强链上企业沟通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实现良性互动:让互补型企业抱团发展,让竞争型企业合作共赢。

  以电路板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富山工业园的主导产业,眼下3.94平方千米的核心集聚区已初具规模,集聚了景旺、方正印刷电路板、中京、杰赛科技、越亚等国内十多家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未来,在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的领导下,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党建示范企业的积极带动下,将破解产业链党组织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多点支撑、全面覆盖的党建服务圈格局,打造全球集聚度最高、规模最大、专业度最强、产业链最完善的PCB产业基地。

  统计显示:1-6月,富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8.4亿元,直接对比增速2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投资预计完成55.8亿元,同比增长21.0%。

  主动把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相融合,以党建赋能“产业第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斗门区紧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深思考、长规划、力举措。

  围绕园区重点产业,斗门区成立富山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新青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斗门生态农业园预制菜产业链党委,通过“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构建起服务企业、壮大产业、助推发展的平台纽带。

  数据显示,3个产业链党委覆盖园区企业122家、党员870余名、企业年产值达450亿元。

  下一步,斗门区将加快完善三大园区产业链运行机制,围绕强化组织建设、搭建议事平台、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行业交流四大定位,提高产业链党委服务效能,不但让“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更要赋能“产业链”,助推斗门“产业第一”高质量发展。

  聚能乡村振兴

  升级打造积极谋划三条示范带

  上洲村位于斗门镇西部,因在虎跳门水道上方而取名上洲。

  1.5公里长的村道,3000多棵30多年树龄的落羽杉,让人感受村子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黛瓦白墙的党群服务中心,40多条完成雨污分流的巷道及排水渠、升级改造后干净舒适的公共厕所……让人感受村子的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上洲村道路宽敞了、房子漂亮了、河涌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村民富裕了。

  这一系列变化,得益于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在村党总支书记余松有的带领下,上洲村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通过打造“党建+人才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骨干。上洲村完成换届选举后,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

  通过打造“党建+特色产业”,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从200多亩稻田的租赁,到“我有一亩田”系列农耕体验活动……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断提升,2022年村集体收入约280万元,村民年收入逾18000元。余松有说,上洲村引进既好养又好吃、营养价值高、受市场欢迎的甲鱼、草龟等水产品种,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辐射作用,带动村民参与养殖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打造“党建+美丽乡村”中,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上洲村开展了“三线下地”整治工作,全村完成40多条巷道及排水渠的雨污管线铺设,实现雨水、污水分开集中收集、处理;进村道路、村前二路铺设沥青,村前一路改造成半透水混凝土结构,升级改造后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

  “村党总支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村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余松有表示。

  将视线北移至莲洲镇,莲江村映入眼帘。

  莲江村是珠海远近有名的“网红村”。干净整洁的巷道,青砖灰瓦的岭南民居,独具魅力的生态风光,让这个村庄收获了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等荣誉。

  走进莲江村,“莲江古酱”“柴火小笼包”“巷子面馆”……19个“莲洲有品·一家一品”特色小店,以及在家门口当起“掌柜”的村民,深深地吸引了游客目光。

  2021年8月,莲洲镇莲江片区成功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成为全国26个试点项目之一。在莲洲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莲江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村企农”共建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运营模式,将庭院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盘活闲置庭院和土地,推出村民参与的农村致富创业项目,为实现农村更美、村民更富、产业更强注入新动能。下一步,莲江村将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一家一品”产业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村企合作和农旅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绘好山水美、人文美、农家味的莲江版“富春山居图”。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洲村是构建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莲江村是构建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而这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关乎党建引领下的斗门区乡村振兴质量,关乎能否实现乡村形神兼备的真正美丽、由内而外的真正美好。

  斗门区有22万农民,占全市农村人口近九成,是珠海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主战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斗门区以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引领,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无边光景一时新。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斗门区将大力推动党的建设向农村基层延伸,以党建为引领,升级打造莲洲镇农旅融合、斗门镇文旅融合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谋划六乡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擦亮珠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

  聚能城市治理

  打造社区治理“白藤模式”

  这个夏天,白藤街道喜事成双。

  近日,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成果发布仪式上,白藤街道获得“中国最美幸福宜居街道”称号,是广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街道。

  此外,“白藤街道坚持行政调解和行政执法并重,促进行政纠纷实际解决”案例,入选“中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十佳案例”。

  一次双奖,无独有偶。白藤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大局作用,谋长远、下功夫、解难题,畅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基层社会治理质效双收,幸福滋味看得见,也摸得着。

  眼前的逸鸿花园,干净整洁、绿草葳蕤,凉亭内居民闲坐聊天,温馨而和谐。从此前的无物业开放小区,到宜居、幸福的家园,逸鸿花园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逸鸿花园位于鹤洲社区白藤一路东,建成于2009年,小区入住176户。

  2021年,因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多方面安全隐患让居民意见很大,投诉不断。

  在白藤街道党工委支持下,鹤洲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为主导成立“红色业委会”,挖掘热心居民打造了一支粘性更强、奉献精神更足的“白藤侠”党员先锋队,推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推动小区首届业委会成立,实现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

  500平方米空地硬化升级规划成停车位,小区内车位扩充至45个;投入73万余元对小区公园升级改造;对前后大门和各楼栋大门进行修复;对电缆、线槽升级改造,加装门禁、人脸识别入户可视系统等……一个幸福、和谐、宜居、业主自治的小区逐步形成。

  这是白藤街道社区建设计划“邻聚”的成效之一,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汇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家园,“让居民担当社区治理主角”。

  前段时间,好景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发现,今年75岁的陈婆婆说话不利索,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每次上厕所需搀扶到二楼洗手间,极为不便。

  了解陈婆婆的情况后,好景社区党委书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一楼打造无障碍洗手间。洗手间设立了无障碍厕位、无障碍洗手盆和安全扶手抓杆,解决了陈婆婆的如厕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避免发生如厕跌倒等意外事件。

  这是白藤街道“网格走亲·党群连心”的暖心案例之一,结合网格化管理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以民情日志和“民情110”为抓手,主动靠前、精准服务,与群众走得更亲更近,把民生事办得更快更实,党群连心一家亲。

  党建引领,成为白藤街道党工委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战斗堡垒,党建“聚能环”在基层治理中尽绽光华。

  建构新型关系、建立新公共性、再造社区组织。

  近年来,白藤街道发挥“党建+”模式,创新打造“零里”党建品牌,创建“白藤侠”项目,打造社区建设“邻聚”计划,利用“零里”驿站资源,实施“网格走亲·党群连心”项目,逐步形成了共建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类类群体中,织密了群众关系、社会组织之网,为探索打造新型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