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猝不及防地闯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近日,优必选机器人集体进入极氪5G智慧工厂“打工”,开展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的画面,“爆红”网络。
机器人辅助人类进厂“打工”已不是新鲜事。早年间,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珠海企业投身智能制造,开发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为珠海奠定机器人产业的基石。
然而,人形机器人集体进厂执行群体协作任务的“科幻场面”,还是为业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人们缓过神来,惊讶地发现:人形机器人产业,仿佛正处于“井喷前夜”。
发展人形机器人,既是市场对产业趋势的前瞻选择,更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对于城市而言,跟得上就有望锁定胜局,跟不上可能提前出局。
工业机器人领域实力不菲的珠海,如何引育更多机器人产业“新秀”,跟上新赛局?
新秀
人形机器人“双龙头”落子
2月28日,就在优必选机器人“炫技”极氪5G智慧工厂的同时,在珠海举行的新质生产力系列项目签约活动上,包括人形机器人“双龙头”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在内的五家头部科技企业分别与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从研发生产到应用落地全链条布局珠海。
如何跟上人形机器人的新赛局,珠海用这一重磅动作作答。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多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被视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先锋,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被业界称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种子选手”。
2023年底上市的优必选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也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全球第一。
智元机器人则是国内首家在交互场景和工业场景下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出货能力、并经头部客户验证的公司。持续深耕AI大模型领域,以通用具身机器人为主要产品,已形成业内领先的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
除了技术的领先,几家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商业化进程均位居全球前列。
优必选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进入国内头部车企实训。近日,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成功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国内首个建立数采工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已迭代推出五款商用级具身机器人产品,获得头部产业客户规模化采购,2024年全年实现千台级别机器人下线,交付超过700台。
同步与人工机器人领军者的深度合作,是珠海布局新赛道、跟上新赛局的关键一招。
3月5日,在富山工业园,广东省天链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生产基地项目奠基。这意味着,珠海将迎来第一家整机生产人形机器人的企业,预计年产18万台谐波减速机、5000台机械臂、3000台人形机器人。
在近日于巴塞罗那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通讯与天链机器人合作的“天链Tina”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天链机器人副总经理岳志斌介绍:“天链Tina有71个自由度——接近实际人体三分之一的自由度,是全球自由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老将
工业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
身高1.7米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头部车企“实训”,检查完车门锁、安全带和车灯盖板后,走到车头前,精准又轻柔地为新车贴上车标。
人形机器人的闪亮登场,让不少业界外的网友也惊叹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广阔。
实际上,珠海是国内提前锁定机器人赛道的城市之一。
《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依托格力智能装备、国机智能产业园、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等产业基地等为重要载体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格力高端智能电器(高栏)产业园智能生产车间里的生产线上,加工、装配、焊接、喷印、仓储、运输,一台台空调经机器人之手被生产出来,等待成为消费者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空调来自智能制造,总装在线,每15秒就可下线一台空调!”格力高端智能电器(高栏)产业园负责人陈政东表示,格力电器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产业园内打造“智慧大脑”,链接近万台设备、上万个业务端,日数据采集量破亿,让整体生产管理更可视化,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
作为“白电三巨头”之一,格力电器切入工业机器人新赛道早已不是新鲜事。
在“技术并购+本土化改造”的模式之外,格力电器选择了一条自研路线。
早在2013年,格力就宣布进军高端装备领域,成立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前身),开启机器人自研征程。
目前,格力电器开发的系列工业机器人,负载能力从6公斤到600公斤,广泛应用于焊接、喷涂、码垛、搬运等场景。
“我们做机器人已有很多年,从过去的单个机器人,到现在成体系化的数智管理系统。”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格力的产业链很长,覆盖消费家电、智能装备、工业制品等,这就需要大数据、AI的支撑,目前格力进入数字化管理已有超10年时间。
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珠海龙头制造企业,在过去10年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出发点,凭借多年技术积淀布局机器人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延伸。
而在自研路线之外,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ABB也在珠海布局建设研发生产基地。
生态
打造“全球科创路演中心”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机器人“进化”之迅猛,离不开政策产业两端齐发力。
2023年,被很多业界人士称为“机器人觉醒之年”。当年,工信部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紧随其后,各个城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培育力度空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在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紧跟这些先进城市的步伐,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途中,珠海也提出,要加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努力在类脑智能、开源生态等领域实现突破。
对于珠海而言,跟得上这一轮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新赛程,就能早日锁定胜局,跟不上则可能提前出局。
珠海如何出牌?
算力底座是底牌。算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去年以来,珠海全力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规划超前部署算力、算法、数据等新型生产力要素,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传输更快的算力服务。以算力为核心驱动力,仅2024年珠海已成功引育超4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
高度仿生的身形结构、强烈的产品落地意愿、明确的场景应用导向,是这一轮人形机器人井喷的新风向。
场景创新是明牌。越来越多先进城市聚焦应用场景创新,珠海提出将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的“首发市”,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深化布局,推动更多应用场景资源向企业加速开放、应放尽放,让更多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集聚成势。
国资创投“以投促引”是王牌。2024年,珠海在全省率先启动组建总规模80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基金群,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机器人”四大赛道,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建设好运营好“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招引更多优质项目。
除了此次与华发集团签约的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外,格力集团等国资“以投促引”,引育达闼机器人等科创企业,布局未来数十年内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老将”与“新秀”共舞,竞技产业新赛局,珠海机器人上天、下海、进厂,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