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主办的“智汇‘海上新特区’,众筹海洋‘金点子’——珠海海洋发展创意征集大赛”正式落下帷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打通束缚海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珠海市海洋发展局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发展海洋经济的“金点子”。
经过前期征集、海选投票后,由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媒体代表组成评审组,根据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社会效益等维度进行评分,从每类征集项目中评选出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优秀奖;根据网络投票结果,从每类征集项目中评出一名人气奖。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围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部署要求,举办了首届珠海海洋发展创意征集大赛,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海洋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公众对海洋发展议题的参与感和关注度,也为珠海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门问计”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珠海因海得名,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岛最多、海岸线最长的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海域资源环境。
今年3月,省委常委会在珠海召开,要求珠海“做足海的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面对新要求,珠海拿出行动方案、绘就发展蓝图,明确了海洋经济“珠海舰队”向海而兴的跨越路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单独成立珠海市海洋发展局。
身负使命的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很快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用三场“开门问计”的座谈会完成“首秀”:
举办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围绕海洋科技生产和服务七大领域开展调研、听取困难,及时疏通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难点堵点;
联系16家珠海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和涉海部门专家代表举办海洋科技座谈会,打造珠海首家“海洋科教共同体”;
与珠海工行、建行、农行、农商行等国有大型金融平台紧密合作,面向涉海企业推出更多“蓝色金融”服务。
独特的亮相方式,展示了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开放包容、积极吸纳社会智慧的态度,以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奠定了该局重视民意、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基调,推动海洋经济“珠海舰队”行稳致远。
截至目前,全市涉海企业超3700家,其中规模以上涉海企业超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三年增长66.7%;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32家,三年增长近两倍。今年上半年,珠海市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海洋产业根基不断夯实。
今年10月,为进一步打通束缚海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助力创建“海上新特区”,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举办首届珠海海洋发展创意征集大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金点子”,以期汇聚各界智慧,共同促进珠海海洋经济的繁荣。
经过紧张的角逐,一批优秀建议和提案脱颖而出。最后经过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5位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组成的评审组现场打分,评选出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25个优秀奖,以及5个人气奖。
“珠海海洋开发大有可为,需要政府、企业、金融行业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珠海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广泛凝聚共识,积极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让珠海站上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的“主舞台”。
“海洋资源大市”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以万山群岛为代表的珠海海岛资源突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卓越,是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类一等奖作品《用好珠海海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认为,珠海应该坚持一岛一品,深入挖掘每个海岛的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
其中,东澳岛可以浪漫度假为主题,打造高端度假酒店;桂山岛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外伶仃岛可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开发徒步探险、观海赏日出等旅游项目。
除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经济外,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塑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也是本次活动的热点话题。
“珠海的游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游高端制造业方面已经有多种产品在国内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相关政策方面还存在短板。”海洋科技与创新类一等奖作品《珠海游艇产业发展小思》提出,珠海应该促进游艇制造业升级,引进顶尖的游艇制造企业,提高游艇制造水平;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游艇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水产种业振兴,是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打造“蓝色粮仓”的必由之路。
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类一等奖作品《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认为,珠海应该推动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依托本地优质种苗资源,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的高产良种。
同时,利用RFID标记及区块链技术,为所有种苗建立数字身份,记录生命周期全部环节,根据种苗生长情况实现精细化养殖,同时实现海鲜商品的可溯源。
厚植生态发展底色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在曾经的珠三角工业大潮之下,珠海摒弃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立市,以牺牲短期经济效益的代价,守住了城市的绿水青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本次征集活动中,两个一等奖作品不约而同地提出维护珠海美好生态环境的意见。
其中,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类一等奖作品《关于珠海市海草床保护区构建的设想》提出,珠海应该构建以横琴海草床为核心区的海草床保护区,辐射唐家湾及三灶海草床。
海草床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作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质、固碳和保护海岸线等。方案认为,横琴海草床保护区地处人流较少的区域,人为干扰因素小,自然风貌较好,适合作为核心区,开展作为珠海海草床主要支撑物种贝克喜盐草的保育工作,目前可考虑的主要是和科研院所、高校及部分公司合作,尽快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摸清楚人工种植及移植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加以突破。
珠海不仅以其美丽的海景而闻名,还因栖息于其海域的中华白海豚而备受关注。
海洋文化与教育类作品中有一张海洋保护主题宣传海报,名为《它还在那片海里吗》,旨在通过海报宣传展示、制作周边文创产品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方案提出,宣传海报可以用于珠海公交车站、公共场所的宣传栏,直接向公众进行展示宣传,也可以基于原创海报图案,设计并制作多种周边产品,包括环保购物袋、明信片、T恤和水瓶,吸引更多人关注海洋物种保护问题。
“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金点子’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展示了珠海在海洋发展领域的积极作为。”有参评专家表示,活动征集到的众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方案,有助于推动珠海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海洋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