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促进广东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4-11-26 09:38:09 南方日报
A- A+ 392

●随着技术积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相关管制措施持续完善,大量企业进入使低空经济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广东必须抢抓布局低空经济的窗口期,力争在这一世界前沿产业中获得领先优势

●低空经济由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而生,具有制造环节产业链条长、下游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理应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新兴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从国际上看,当前低空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各国均积极布局相关领域,波音、空客等传统航空业巨头和初创企业积极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2023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到2025年预计达到1.5万亿元,而根据摩根、德勤、罗兰贝格等咨询机构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突破1万亿美元,到205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技术积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相关管制措施持续完善,大量企业进入使低空经济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广东必须抢抓布局低空经济的窗口期,力争在这一世界前沿产业中获得领先优势。

低空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产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产业内创新活动活跃,技术水平位居科技前沿,能够通过创新效应促进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二是能产生较强的产业关联作用,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为地区经济较快增长提供支撑。低空经济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而生,具有制造环节产业链条长、下游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理应成为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

首先,低空经济反映了当前全球前沿技术与产业变革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低空经济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是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不断突破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技术条件下我国必须抓住的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一方面,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来自于轻量化材料、新能源储存材料、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与市场成长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低空飞行器相结合,将会对低空通勤、城市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规划和农业生产等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次,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丰富应用场景将会给相关上下游产业带来巨大需求,助推关联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同时具有很强的产业内关联与产业间关联。仅低空飞行器的制造过程本身的产业链便涉及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材料、模具、整机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当前全球低空经济总体仍处于普及和摸索阶段,各国基于各自产业基础、技术优势、资源环境等条件探索不同的应用场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国依托其通用航空产业基础引导其国内对农业植保、物流、军工等领域扩大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需求,欧盟主要围绕机场运营、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我国目前也在逐步推动低空经济在物流、旅游、农业、消防等领域的商业化运营,并逐步拓展“低空经济+”模式的范围。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验证数据积累的速度加快,将不断提高低空产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并对相关产业的技术迭代产生显著“反哺”作用,在不断提高低空产业内关联水平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产业间旁侧关联效应。

准确把握促进广东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当前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的竞争持续加剧,美国、欧盟针对低空经济制定了系统性的发展战略,日本也聚焦低空空域使用对民用航空法进行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创设必要的发展空间。自2022年以来,除广东以外,浙江、江苏、湖南、安徽、山东等省相继出台政策,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给予奖励和补贴,另一方面则是强化省级统筹作用,通过加强部门协同、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办法、整合产业链强化配套优势等方式提升本地区低空经济产业竞争力。广东要加快低空经济布局,抢抓新赛道发展机遇,全面提高广东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一要持续加大前沿技术创新力度。当前制约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对续航能力、飞行控制系统等技术原因造成的里程焦虑和失控焦虑,广东要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取得领先,关键是要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例如,虽然广东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大发展优势,但当前电动车常用的磷酸锂铁、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与《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工信部联重装〔2023〕181号)中提出的“满足电动航空器使用需求和适航要求的400Wh/kg级航空锂电产品”仍有差距,亟须加大对高密度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以突破技术瓶颈。此外,低空飞行器需要应对复杂的气象和电磁环境,必须在提高飞控系统精度的同时实现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这也是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二要增强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需求牵引。出台鼓励低空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以合同方式购买企业原创性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力度,完善与政府采购研发服务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政策,确保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能够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大力推进低空应用场景开发,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首次应用,着力打造典型性标杆应用场景,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联合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构建有利于低空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应用的市场生态环境。

三要构建高效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当前广东省低空经济关联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东莞、珠海、佛山基于各自产业优势也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低空经济关联企业,但整体来说,广东在新材料、半导体、通信、传感器、无人机、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仍然较大。下一步需要从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出发积极寻找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的突破点,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广、深核心技术引领,莞、佛、惠先进制造配套,多城应用场景推广的分工模式,同时要积极对接香港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强化与香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和技术交流,在南沙、河套等粤港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新应用场景试点。

四要建立健全低空经济发展的支撑网络体系。着力补强限制低空经济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优化低空飞行管理体制机制,在保障低空空域有序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空域审批效率,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制度体系。同时,适度超前布局低空智联网、通航飞行服务中心、航空气象服务、飞行服务站、航空器能源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的要求为目标,保障低空“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安全”,促进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共建课题(2023GZGJ2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重大委托课题“广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XYZDWT2023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