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网荷储”原理,超300个机器人参与精密、柔性化生产,由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黑灯工厂”流程精准度……5月19日下午,由中宣部主办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近50名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的代表,深入了解“新能源+储能”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全球首个投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用文字、镜头、话筒记录珠海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首个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
媒体代表团一行首先参观了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沙盘模型,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板块布局等。
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位于斗门区富山工业园,是一座集标准化、自动化、数智化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工厂。
去年10月26日,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超过1.5吉瓦。这是全球首个投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标志着行业实现了从兆瓦级向吉瓦级产能的巨大跨越,将推动液流电池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
可持续,永创新。纬景储能的发展,是一个把智能制造与储能技术相结合、不断实现跨越的奋发过程。
纬景储能2018年在上海成立。公司的核心产品锌铁液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超低度电成本、可长时储能等优势。6年来,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实力以及行业影响力,纬景储能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并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10月,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正式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今年4月,纬景储能跻身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
2021年,纬景储能实现锌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土化。两年后的2023年1月,纬景储能首条锌铁液流电池电堆智能产线启用,并将该产线复制到各地的智能制造“超G工厂”,而珠海“超G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在长时储能领域很“能打”
吉瓦级锌铁液流电池智能产线给媒体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上,可实现每20分钟下线一台锌铁液流电池电堆。
“将有超过300个机器人承担精密、繁重作业。”纬景储能首席智造官刘雷表示,凭借激光定位与视觉定位技术,以及昆虫仿生等先进制造工艺,机器人无论是单臂抓举200公斤重物,还是吸取薄如蝉翼的质子交换膜,精准度都可达到±0.1毫米。
“十分震撼,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标志着液流电池行业实现从兆瓦级向吉瓦级产能的巨大跨越,也为斗门储能产业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促进珠三角高端智能产业的聚集与资源优化配置。”科技日报广东记者站副站长龙跃梅表示。
“哇!”当锌铁液流电池产品GP110矗立在眼前时,众人不由得惊叹起来。这是纬景储能最新一代锌铁液流电池产品。
纬景储能副总裁姜宁介绍,该产品不燃不爆、安全无毒、超30000次循环寿命、25年使用寿命、原材料(包括锌和铁)充足且平价易得,成本优势和降本空间显著。作为在长时储能领域非常“能打”的产品,GP110电池采用碱性水系电解液配方,具有极安全、成本低、储能时间长等特性,可充分赋能储能系统集成商、风光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等终端用户的多场景需求,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是斗门区推动新能源布局、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目前斗门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292家、135家、3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据统计,2023年,珠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1家、总量达到69家,上市企业新增5家、总量达到49家,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实施“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向上游原材料延伸,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将以先进制造和数智化能力,引领新型储能产业化发展,并以其龙头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持续入驻,对珠海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