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主体 | 各专项工作小组,省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企业规模 | 中型,小型,微型 | 适用区域 | 市直属,香洲区,斗门区,高新区,金湾区,经开区,万山区,保税区,高栏港,横琴 |
有效期至 | 2027年12月31日 |
各专项工作小组,省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经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5年9月3日
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发挥我省玩具产业和AI优势,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实现玩具产品智能化、生产数字化、服务个性化,AI赋能玩具供应链管理,柔性化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大幅提升,打造AI技术与玩具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形成全球领先的AI玩具产业体系。到2027年,全省规上玩具产业营业收入达1千亿元,AI玩具渗透率达30%以上。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形成汕头、东莞、深圳等高水平玩具产业集群,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玩具领军企业,打造10个左右AI+产业创新应用标杆案例。
二、重点任务
(一)增强AI专用工具的供给。支持企业研发便于植入的AI芯片、AI插件、AI模组等产品,支持科研机构、AI技术服务企业大力开发工业场景智能体,推动AI专用技术在玩具企业的低成本落地。支持链主型龙头企业建立开放式AI开发平台,服务“链上”企业;牵头制定产业级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技术规范,开放数据接口,推动企业间的数据交互。鼓励玩具行业龙头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儿童教育、情感陪伴、益智娱乐等细分场景,研发具备低功耗、高响应、强交互特性的玩具垂直领域端侧大模型。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市,探索对企业、平台等应用智能算力开展AI玩具大模型训练、大模型算力费用给予一定支持。(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打造AI玩具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支持AI融合机器人开辟陪伴玩具新市场,开展“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推广,支持科技企业主导,将AI与机器人融合在玩具领域,重新定义玩具的形态与功能,切入迷你AI机器人、仿生宠物等形态的“AI+陪伴机器人”,实现视觉、动作、语音等的交互,应用于娱乐、教育、养老、家庭、社交等多个场景,探索出“AI+玩具+机器人”跨界融合模式,为玩具打开高附加值的新空间。支持融合文旅、养老、教育、社交等多领域资源,建设可推广可复制的“AI + 玩具场景”创新模式与应用场景。(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器人产业组及科技创新组、省科技厅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对传统玩具生产的智能化改造。支持AI技术赋能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利用AI技术优化玩具模具的开发,大力推进玩具行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将玩具产业列为重点改造的细分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为玩具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玩具行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围绕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实施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支持打造AI+产业创新应用标杆。支持玩具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深入挖掘开发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若干标杆案例项目,加强示范带动。支持玩具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以及研发玩具制造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玩具制造各环节的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负责)
(五)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人工智能赋能玩具相关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玩具企业以及相关AI企业共建,加速推动AI技术赋能玩具“研产供销服”全链条。鼓励重点地区建立AI玩具赋能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依托共性技术平台在大模型训练阶段提供共享算力,在量产阶段提供经压缩蒸馏后的微型模型及参考固件,实现中小企业“即插即用”;支持设立开源硬件参考设计库,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设计方案,降低创新门槛,加速产品开发进程;支持实现数据共享,非敏感交互数据,为中小厂商训练公用基座模型,提高模型效果并降低重复采集成本。围绕玩具产业打造AI集成、工业设计、创新研发等AI服务商资源池,为玩具企业解决AI模型适配、算力部署、数据联通等问题提供支持。布局玩具行业中试平台项目,对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提供中试服务,推动创新产品、潮流玩具等加快产业化。(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培育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建设汕头、东莞、深圳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大玩具类特色产业园的培育,引导AI玩具等玩具生产企业、重点玩具产业项目入园发展,支持引进、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场景的AI玩具项目,依托省属国有投资平台,通过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集群以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具有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场景的项目。做好重点项目的服务支持,统筹省市资源对全省AI玩具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快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省市联动保障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支持推动玩具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申报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打造消费名品方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畅通AI+玩具产业对接渠道。定期征集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的技术路径、产品、解决方案清单,省市联合举办AI+玩具供需对接会,组织AI软硬件企业、平台企业、玩具企业、IP企业等多方开展推介洽谈,加快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打造AI产品首发及宣传展示平台,支持举办深圳国际玩具展、汕头澄海国际礼品玩具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展会设立AI玩具展示专区,举办AI+玩具专场对接会。推动拓展我省AI玩具跨境出口渠道,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头部卖家等与我省重点玩具集群加强合作,打造AI+玩具、AI+潮玩等我省优势特色玩具线上专区,拓展玩具多元化国际市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升文化创意能力。鼓励玩具企业加大原创IP和品牌的开发力度,围绕IP原创、产品设计、品牌打造等重点环节进行提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精品IP和品牌。赋予玩具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支持城市形象、文旅文博、非遗、体育、游戏等多元化文化IP创造及开发,引导打造IP+AI的融合爆款。推动AI企业、玩具生产厂商、IP企业与电商平台联合打造现象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建设玩具行业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鼓励玩具玩企业积极参与“越来越好”国际设计大赛等国内外重点工业设计大赛。鼓励文旅企业举办“文创嘉年华”等活动,打造“智能玩具+沉浸式文旅”等新模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国资委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九)强化统筹协调。依托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和专项小组加大对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的政策支持,协调解决政策实施中的困难问题,通过例会、常态协商、督办落实机制,切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落地。(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十)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统筹用好用足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各项政策,对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的重点领域、环节、项目以及检测认证能力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研发玩具制造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项目、企业设备更新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以及智能玩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按规定予以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发生的贷款利息等按规定进行补助。强化省市联动,重点地市要制定方案,对AI玩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典型案例标杆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建立标准体系,优化认证、监管等环节。推动建立我省AI玩具标准体系,争取率先成为国家标准。支持我省AI+玩具产业链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各类标准制修订,争取更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广东,对符合条件的将按规定给予资金资助。组织AI玩具企业参加无线电认证的相关政策宣贯,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研究提出优化AI玩具无线电认证流程的建议,构建“AI+玩具”产品合规快车道。推动与东南亚、拉美等相关国家检测机构形成双边检测互认机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AI玩具商标、专利、版权保护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评估与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大力培育和引进人才。支持玩具企业引进及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开展我省AI+玩具产业人才培养培育计划,支持玩具企业与院校建立AI实训基地。推动广东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等开设AI玩具产业专题,支持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建立“AI玩具创意联合体”,以兼职工程师、“背包客”等灵活用工模式柔性引才,为中小企业解决阶段性、灵活性的AI人才需求。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潮玩设计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新兴职业纳入职业技术资格认定范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防范安全和道德伦理风险。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综合考虑技术、伦理、法律和社会因素,引导企业注重规范用户隐私数据收集及处理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应用和发展在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价值的框架下进行。发挥有关协会作用,组织研究AI玩具出海数字指南,整合目标市场文化禁忌、数据隐私法规等动态数据,防范文化冲突风险。(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智能产业组、省委网信办、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和数据局、省贸促会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