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解读解读信息

关于《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若干试行措施的解读

时间:2022-05-09 14:28:12浏览次数:2487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层级:市级 [ 字体: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一、文件制定背景

2021年12月,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绘就了珠海市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市委吕玉印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对高质量提升城市能级量级作出全局性、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安排。接着市委先后召开一次、二次全会,市人大、市政协召开今年市“两会”,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将“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摆在突出位置。

二、文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系列政策文件的基本框架是“1+5+3”。“1”是一个实施方案,即《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5”是5个十条试行措施,包括《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十条措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创新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市政府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提速提效十条措施》;“3”是3个相关考评方案。

此前我市有关产业政策措施与本《方案》及相关措施不一致的,按“从新、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三、系列文件重点内容和创新举措

文件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重大部署和珠海“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

(一)关于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聚焦“4+3”产业体系,以及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2个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着力做强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4个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产值超6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二)关于产业发展载体和布局。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东部片区着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新高地,西部片区着力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高新区主园区以后环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集聚高密度创新要素、打造高水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以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为起步区,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加快整备可连片开发产业用地,承载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两大产业发展“引擎”。各个产业园区“一园一策”推进低碳化、智慧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三)关于坚持制造业优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引龙头、促扩产、强配套、抓创新、保要素、优服务六大核心路径,着力实施一系列的新机制、新政策、新举措。其中,不少政策举措在珠海都是首次提出来的。一是要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建立“企业管家”服务体系,为每位来珠投资客商安排专人专车,提供“管家式”服务;对珠海企业增资扩产的,本地增资扩产项目与市外引进项目享有同等待遇。对于项目落地,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并逐步实现“一站式”代办服务。二是全面提高涉企服务效率。在各级办事大厅设立“企业不能办”兜底窗口和专窗工作组,集中受理企业遇到的“不能办”、“没人办”或者“互为前置”事项。三是全面提高要素保障的能力。着力统筹市区两级资金、人员、土地、人才等政策资源,明确提出按照1年100亿、5年不少于500亿的标准加大园区建设投入;明确提出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备不少于7000亩;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统筹投入产业发展基金不少于300亿元,“四位一体”普惠金融风险准备金逐步提升至10亿元。

(四)关于政策措施的主要创新点。第一,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组建了市长任主任的市招商委员会,升格设立了市招商署,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指导,着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及西南等重点区域的产业资源。第二,在创新驱动方面。围绕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三个层级,围绕开放应用场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三,在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方面。衔接实施“英才计划”,我们集聚打造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四大产业建设队伍。第四,在创新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围绕要素精准配置、审批效率提升、工作流程优化,明确了一批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强的政策举措,以特区立法形式,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不小于150平方公里等。第五,在政府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提速提效方面。围绕“精简、高效、务实、管用”四大原则,推行“阳光代办”,开设“不能办窗口”,全面疏通业务堵点,促进部门优化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中小企业
规模自测

政策雷达

政策
一点通

公众号

视频号

企业咨询
热线

客服在线

返回顶部

« 收起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