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解读解读信息

前瞻布局未来绿色低碳产业 在双碳进程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专家解读之一

时间:2024-04-09 16:08:40浏览次数:699来源: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层级:省级 [ 字体:大:26 24 中:22 20 小:18 16 ]

2024年新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广东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之一,《行动计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前瞻布局未来绿色低碳产业的“六新”重点任务、八大重点工程和五项支撑保障措施,为广东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规划指引。

一、以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潜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我国产业发展已从“跟跑”阶段,逐步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光伏、风电关键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水电、核电技术装备和建设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四代核电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和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无人区”。以智能、低碳、健康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从蓄势待发进入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加速形成主导和引领全球发展的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的“先手棋”,也是我国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胜负手”。

二、聚焦绿色低碳产业风口,绘就广东绿色发展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了要前瞻谋划包括未来绿色低碳产业在内的五大未来产业。广东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已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广东要发挥科技、市场、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抓住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风口,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得更牢。近年来,广东清洁能源、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绿色服务等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超1000万千瓦,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电化学储能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氢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全国第一,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已启动国内首个海上千万吨级CCUS集群研究项目。

《行动计划》立足广东产业生态特点,聚焦更具前沿性、更具颠覆性、更具市场潜力的绿色低碳“新风口”,提出了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绿色氢能、高效光伏、先进核能、CCUS、天然气水合物、节能降碳等八大重点工程。同时,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若干个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争取到2035年在技术进步、绿色竞争力、产业生态、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场景应用创新共同驱动的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三、加速科技智能创新引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聚焦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硬科技,以各类科创平台为支撑,推动未来绿色低碳技术从“0→1”的突破。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要抢抓风口机遇,发挥广东算力设施、产业规模、数据要素等优势,着力驱动数智赋能的“新引擎”,促进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开展二氧化碳高值转化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先进核能等领域基础研究,重点突破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高性能储能电池、高效光伏、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燃料等核心装备技术,推进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6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智技术在绿色低碳产业的融合应用。同时,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科技型骨干企业超前布局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促进低碳零碳负碳科技成果从“1→100”的产业化应用。以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为牵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带动从“100→N”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拓展场景融合应用空间,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要用市场育动能,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市场需求是技术产业化的持续动力,场景创新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挖掘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市场化应用双向互动、快速发展。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其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需求旺盛,预计持续到碳中和阶段,我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百万亿级。以场景创新培育早期应用市场,推进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在具体场景和行业领域的应用和验证,推动其与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全环节融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培育从“给政策”“给项目”向“给机会”转变。国家先后出台了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和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广东也遴选了首批48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涵盖城市、乡村、社区、公共机构、园区和企业等不同场景,让更多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在广东推广应用。

《行动计划》聚焦跨界、跨行业、跨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提出要拓展融合发展“新场景”,发挥新业态新模式的牵引作用,以场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一方面,推动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核电小堆等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应用,拓展CCUS应用场景,推动与氢能、储能、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的集成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城市、园区、社区、企业等低碳试点,探索未来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未来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场景示范,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共享服务等模式,支持市场主体探索适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五、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点,合作共赢谋未来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视察广东,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为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湾区规划公开发布五周年之际,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提出希望粤港澳携手深化产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合作,合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因此,广东要以产业科技合作为重点,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转化平台,加快建设港深莞、广佛、澳珠三个创新极点以及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在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交流,联动港澳构建开放型、创新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大多元化、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产业生态优化。要搭建全球合作“新平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融入、参与构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智力资源、数据资源和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

(供稿单位:广东省能源咨询规划研究中心,许文强 王一钧 余欣梅)

 



政策雷达

公众号

视频号

企业咨询
热线

客服在线

返回顶部

« 收起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