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产业第一”旗帜飘扬 “发展热度”持续升温 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举行

2022-07-29 09:15:48 珠海特区报
A- A+ 1576

3395510.jpg

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

七月的珠海,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全力以赴抓产业、促项目、谋发展的“热度”更是持续升温。

  7月28日上午,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斗门富山工业园举行。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吕玉印,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江,市政协主席王开洲,市委副书记李彬等出席活动,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奠基培土、见证签约,足见重视程度之高。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宣布,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珠海市富山工业城项目开工。”仪式上,吕玉印郑重宣布。现场彩旗飘扬,掌声雷动,隆隆的机械设备轰鸣声瞬间响彻工地,似冲锋号催人奋进!

  5年1300亿资金投入,398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154万平方米的蓝领社区……一个个数字背后,更承载着珠海加快“产业第一”发展的广阔远景。

  谋定快动,初露峥嵘之姿——

  富山工业城由斗门区与大横琴集团等市属国企合作建设,将秉承“生产+服务+生活”共生、“山+水+园”共融理念,积极谋划5.0产业新空间建设,打造成为全省闻名的新兴科技城、新兴产业城、新兴工业城。

  聚势赋能,一路奔涌向前——

  仪式现场,投资总额超过560亿元的26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开工建设,将助力珠海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从蓝图擘画到政策牵引,从政府流程再造到要素保障创新,“产业第一”的旗帜正在珠海高高飘扬。“我们要全力推动用地保障、载体建设、项目建设、投产达产、企业服务提速提效,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新空间,真正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的好项目,迅速把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起来。”吕玉印强调说。

  处处是拼搏实干的追梦身影,处处是争分夺秒的项目建设,处处是快马加鞭的协同奋战……一个更加奋发有为的珠海,正激荡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强大的发展势能!

  破局起势 再造一“城”

  挖掘机铁臂伸展,汽笛声齐声响起,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昨日仪式上,主会场与8个分会场实时连线、同频共振,富山工业城正式启动建设。

  建设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现代化园区、全国一流的先进高端产业集聚区、全国一流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样板、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园区……珠江入海口,虎跳门水道畔,这片锚定目标、志存高远的热土,正积蓄雄浑劲健的奋进势能,开启乘风破浪的新征程。

  2022年4月,珠海印发《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明确提出在产业布局上着重打造东西部两大“引擎”,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其中,东部片区以珠海高新区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西部片区以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为起步区,加快整备可连片开发产业用地,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从“园”到“城”、“园”中有“城”,富山工业城的建设构想应运而生。2022年5月,斗门区在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划定约1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富山工业城的建设范围,藉此探索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成为斗门破局起势的重要发展支点。

  “富山工业城应时应势而生、从无到有,是斗门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斗门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主战场中的主战场’的重要标志。”斗门区委书记苏虎表示,富山工业城将致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新标杆、新高地,助力富山工业园成为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行区,为珠海加快成长为全省又一重要引擎作出斗门贡献。

  谋篇布局“大写意”,精耕细作“工笔画”。按照《斗门区富山工业城开发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富山工业城的建设分为近、中、远三期,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高水平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品质推进“富山创智谷”建设、高质量打造“产业生态园”、高标准建设“产业工人幸福城”。

  “主战场”上,二围北片区整理土地总计2715亩,谋划了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建设,总投资160亿元,打造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

  干出高质量!随着预制菜产业园二期、格创·智富产业园、龙山华发智能制造产业园、虎山片区新能源整车制造产业园、粤澳双碳产业园、粤澳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园、富山工业城蓝领宿舍、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同步启动,标志着斗门5.0产业新空间集体开工建设,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磅礴新动能。

  跑出加速度!斗门将按照“2022年全面动工、部分建成,2023年大规模建成”的时序,提速提质提效,力争2022年年底实现超15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项目的整体完工,瞄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把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做起来。

  “高站位”对标、“前瞻性”谋划、“关键处”落子……显然,斗门这盘产业发展大棋,每一步,都用足了心。

  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

  顺风而呼,其声益彰。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在这场引人瞩目的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上,共有26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560.05亿元,将成为珠海迈向“万亿级工业强市”征程上的新引擎和生力军。

  当前,珠海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产业第一”战略,大力实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

  一场拓发展空间、强产业载体、引优质企业的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珠海提出,要在今明两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新空间,以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的卡脖子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其中新建1000万平方米的产业新空间,改扩建、提升既有厂房1000万平方米。

  这是创新求变的“关键一招”——

  对好项目、强企业和优秀人才,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就需要厚植高质量的发展土壤,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拓展空间、注入活力。通过5.0产业新空间建设来“破题开路”,无疑是珠海打出的一张“重磅王牌”。

  “5.0产业发展新空间有着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的优势。”黄志豪表示,适应广大企业的需求,5.0产业发展新空间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政府服务的联动,突出了面向未来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适当超前的服务,也突出了“以人为本”、适应年轻一代企业家、产业工人需求的变化。

  这是未来可期的“双向奔赴”——

  “你们选择来到珠海,就是选择了未来!”黄志豪也向出席活动的企业家“喊话”,珠海将加快推动5.0产业新空间建设早见成效,让广大企业早日受益,并一如既往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助力签约项目早日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产业栋梁,落地企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

  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架桥铺路”,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签约企业代表,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智造官刘雷深有感触地说,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珠海的诚意与温度。

  “珠海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项目基础,包括租金优惠、标准厂房、靠前服务、高效运营等软硬件实力兼具,让我们实现‘拎包入住’,既为企业落地铺平了前期道路,又解决了后期运营之忧。”刘雷表示。

  据了解,该公司打造的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全面达标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也将着力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入驻,为珠海打造产值超20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快字当头 实干为先

  山河起宏图,春风尽从容。

  通过一幕幕签约现场、一场场动工仪式,我们看到的是铿锵有力的发展节拍,是持续焕新的产业空间,也是眺望未来、逐梦前行的新平台、新起点。更加令人振奋的是,2022年以来珠海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产业第一”聚力攻坚的硕果累累——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分别大幅增长8.5%、39.9%,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4.7个百分点,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33个、新竣工项目329个,实际完成投资额508亿元,5.0产业新空间实际开工面积317万平方米,有力推动经济发展迎难而上、稳中求进。

  “珠海正用产业速度解锁着产业发展的奇迹!”2022年2月28日注册成立,4月8日启动装修,7月15日正式投产,珠海华汇智造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丹对“特区速度”连连点赞:在办公室吊顶还未完全装好、办公家具尚未摆设的情况下,该公司就已实现拎机投产,成为珠海依托5.0产业新空间助力企业高效落户快速投产的样板案例。

  “当前,珠海正处在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就在近日召开的市招商委员会会议上,吕玉印掷地有声地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快字当头、效率为先,铆足敢想敢干的冲劲,鼓足紧抓快办的拼劲,使足不胜不休的韧劲,主动冲在招商引资主战场、冲在项目建设第一线、冲在企业服务最前沿。

  加快打造欣欣向荣的产业大市,整座城市都在跑起来,动起来——

  把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的重中之重,紧盯工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做实做细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审批全面提速、投资全面提效;

  聚焦产业主攻方向精准招商引资,集中兵力靶向招引一批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

  抢时间抓进度、高质高效推进产业新空间建设,迅速提升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空间内涵、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作为在珠海一路成长起来的企业,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延铭说,坚持“产业第一”的珠海,已经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摆在我们面前,“产业链会越聚越强,发展后劲会越来越足。”

  同频共振 握指成拳

  企业获得感变强的背后,也得益于政企联动,“握指成拳”凝聚起的强大合力。

  现场每日投入的施工人员超过15000人、填土4000多车、日填土量达到10万立方米……大横琴集团以高标准、高效率作业超前达成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主体动工条件,将“拿地即开工”落到实处。

  “富山工业城的建设体量大、牵引作用强,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有足够的‘含金量’‘含新量’,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大横琴集团董事长胡嘉表示,此次作为“主力军”“先锋队”参与这一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承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溢产业资源,推动合作区战略拓展区建设的关键一步。

  如今,珠海市形成了市属三大国企(华发集团、格力集团、大横琴集团)为主导、区属国企为补充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主力军。

  2022年6月,由珠海高新区与华发集团合作建设的总规模约95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全面拉开建设序幕,珠海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和大数据中心二期正式动工,擂响了高新区深入推进“产业第一”的攻坚战鼓;

  以“三溪科创小镇”为模板,作为全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格力集团正积极携手各区政府,力争2022年建成约150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助力珠海打造高质量“产业森林”。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火热的产业发展“协奏曲”中,同样凝结着汗水、映射着奋斗、锤炼着担当——

  富山工业城项目首期建设目标约150万平方米,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一标段包含A-D区,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计划年底完成建设。

  “现场工期紧、任务重,计划工期仅5个月,工程整体将投入混凝土大约40万立方、钢筋约10万吨、钢管投入约10万吨,建设工人投入超10000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富山工业城项目执行经理吴林表示,为保障工程进展,中建三局现场施工管理团队配置约300人,保障团队100人,并成立了以总部公司副总经理为指挥长的管理架构,争分夺秒,保质保量完成高效履约。

  炎炎烈日之下,珠海供电局在建的110千伏雷蛛变电站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竣工验收、站外电缆敷设等工作——这是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为了满足富山工业园5.0产业新空间发展,量身打造的配套电力设施,预计2022年9月投产,可为周边电子、医药等高科技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变电站离产业聚集园区的中心区域越近,用户的接电距离就越短,接电成本也随之降低,供电可靠性也越高。”珠海供电局基建部总经理罗科介绍。

  “决策有力、行动一致、目标明确,从上到下都是支持的声音和快速的响应。”正如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彬所说,这样的干劲和效率,让人刮目相看,也让人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智造官刘雷:“融入珠海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浪潮,我们备受鼓舞!”

  作为一家以高新技术驱动的智能制造企业,纬景储能长期深耕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化推广,致力于打造清洁、安全、环保、可靠、大容量的电网级工业级储能产品。“我们将投资17亿元,在富山工业城建设年产1.5GW锌铁液流电池项目,全面达标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该公司首席智造官刘雷告诉记者。

  “此次签约的新项目,是我们推进液流新型储能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重要一步。我们考察了全国很多地方,但最终我们选择落户珠海、落户斗门。珠海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理念,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决心和雄心,斗门区对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抱负,也与纬景储能愿景高度契合,能够融入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浪潮,我们备受鼓舞!”刘雷表示。

  链接>>>

  谋篇布局 奏响产业载体进阶“最强音”

  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打法更精准,珠海正拿出再创新局的韧劲和闯劲,奏响产业载体进阶的最强音——

  香洲区提出,确保两年内建成标准厂房550万平方米,其中国企代建200万平方米,令优质项目在香洲区实现“有地可落”,实现“空间等项目”。

  金湾区已谋划推进13个5.0产业新空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5.96亿元,其中2022年可建成或部分竣工的项目有5个,预计竣工面积134.1万平方米;

  斗门区将发挥富山工业园连片土地优势,加快“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5.0产业新空间建设,今明两年计划建成50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厂房;

  珠海高新区5.0产业新空间将建成10大园区,两年内完成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改扩建100万平方米的任务目标,满足好项目、强企业、优秀人才的各方面需求;

  鹤洲新区(筹)将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造(智能智造)等产业需求为导向,在2023年底建设完成6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

  新空间为“产业第一”再添一把火

  7月28日,斗门富山工业园二围北等四个片区欢声雷动,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此举行。5年1300亿资金投入、398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154万平方米的蓝领社区……一个个亮眼数据,彰显着珠海产业攻坚,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21年底召开的珠海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产业第一”的工作总抓手,将工业经济的勃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22年4月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万亿级工业强市”的目标要如何实现?土地是产业发展之基,备足土地资源,同时建设好高质量的产业载体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问题是,珠海当前正面临着可用土地总量少、产业用地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要实现产业大发展,必须及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破冰之举,在土地使用、产业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强效突破。

  6月初,《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解开了束缚珠海产业发展的关键“紧箍”——珠海首次对工业控制线进行立法管控,创新性地将规划和权属结合,精准落实到具体地块。这不仅强化了工业用地管理的精准度、严格性,更有利于控制工业用地流失、稳定工业用地总规模,通过优化调整现有布局、加强工业低效用地整治等手段有效提升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而在多个层面强化工业发展的空间保障,为“产业第一”再添一把火。

  土地资源的“束缚”解开,高质量产业载体的建设也就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高质量的产业载体不只是提供工业用地那么简单,而是要按照“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服务全、运营优”的标准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产业新空间,不仅为企业发展,也为人才集聚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由此,珠海拉开了大力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的热潮。

  从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三期项目“格创·智造”正式动工,成为珠海首个真正意义上实现“拿地即开工”“只租不售”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到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全面动工,致力打造珠海在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

  从珠海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和大数据中心二期实现首层层高10米的创新突破,展现5.0产业新空间的“高标准”要求,到高新区发布5.0产业新空间特色,紧盯蓝领工人生活需要,满足员工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需求,夯实从“引才”到“留才”的产业空间生态要素,打造引才用才留才温馨家园……

  5.0产业新空间的各项建设正在珠海多点开花,一个坚持生产与生活需求并重,既有高标准硬设施、又有高水平软服务的珠海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必将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为珠海实体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磅礴动力。

  当前,珠海正在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全力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如何加快推动5.0产业新空间建设早见成效,让广大企业早日受益,成为了当下政府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各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做好“服务员”,全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立足5.0产业新空间,瞄准“4+3”产业主攻方向,以十足的产业发展承载力,吸引集聚更多有实力有潜力的优质项目落地珠海,加快构建珠海“产业森林”,汇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造产业新空间,拓展城市新空间,奋力以“产业第一”引领珠海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