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 > 政策详情

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十条措施

市场开拓/产业发展
市级
企业规模 中型,小型,微型 适用区域 珠海市,市直属,香洲区,高新区,斗门区,鹤洲新区筹备组(保税区、万山区),金湾区(高栏港),横琴
有效期至 文件中未注明

一、加强招商引资统筹力度,构筑全市招商“一盘棋”格局。成立市招商委员会(简称“市招商委”),市招商委下设办公室,统筹指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整合各区(功能区)的招商引资资源、产业发展基础和自身禀赋优势、招商机构和队伍,形成强大合力,加快实现招商力量、招商信息、项目税收“多方共享”。打造信息化招商平台,精准做好重点招商项目来源、在谈、签约、建设、投产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重点发展产业,加快打造上规模、上档次、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为项目提供鲜明的集聚落户导向。强化招商引资“首位”意识,各区(功能区)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区(功能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区(功能区)招商引资部门统筹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具体工作,为项目引进、落户到投产达产提供“全链条”服务和闭环管理。〔市招商署;各区(功能区)〕

二、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准入机制。市招商委统筹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实现从洽谈到落地全过程跟进。工信会同发改、招商部门,明确各区(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及用地项目的准入门槛,按产业类别划定亩均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和税收强度等关键指标。不符合准入条件用地项目原则上不予跟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招商署;市发展改革局、各区(功能区)〕

三、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参谋助手作用,组建市级项目评估团队和专家库,搭建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平台。市招商署会同拟落户区(功能区),算好目标项目的土地、税收、产业、能耗、环保、奖补成本“六盘账”,对目标项目按同类项目质量由高到低排序,严把项目在谈关、准入关和落地关。市招商委办公室每周研究在谈项目进展,按需组建专班负责推进具体项目引进工作。〔市招商署;“六盘账”相关单位、各区(功能区)〕

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决策效率。区级层面能决策的事项由各区(功能区)按程序决策。需市级协调的项目,由拟落户区(功能区)初步研判通过后,提请市招商委办公室召集项目引进单位、相关市直单位、拟落户区(功能区),召开项目预审会议,研究提出明确意见并报市招商委审议。对需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的重大项目,由市招商委办公室及时请示报告。〔市招商署;各区(功能区)〕

五、打造“签约-动工-投产-达产-扩产”项目发展闭环。以项目落地为中心,整合优化已签约、促动工、促投产项目跟踪服务全流程,组建土地、融资、能耗、环评、人力资源、政策兑现、一站式审批及兜底服务等8个工作专班。各工作专班由相关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结合我市招商工作需要,提前谋划项目洽谈、落地、投产等环节服务保障工作计划,第一时间解决项目相关诉求,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产见效,实现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建立工业项目达产扩产项目库,对已投产未达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和分类处置。密切关注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年度纳税额前100名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前100名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增资扩产意愿,建立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库,跟踪增资扩产项目需求和建设进度,及时解决资金周转、要素保障、行政协调等问题。〔市招商署;各工作专班相关单位、各区(功能区)〕

六、完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按照“月调度、季盘点、年考评”的方式,市招商委每月召开全市重大招商项目推进会、每季度召开全市项目建设现场观摩点评会、每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考评会,督促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达产。落实市领导招商项目挂点联系和落地投产专项督导制度,重点关注项目履约率、动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每周跟踪对接、每月通报进展,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市招商署;各相关单位、各区(功能区)〕

七、增强抢抓关键项目合力。精准绘制产业发展“全景图”、招商引资“索引图”、重点产业“补链图”、目标企业“作战图”,建立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头部企业清单,开展靶向精准招商。试行招商政策标准化、模块化改革,制定招商引资合同范本,推出“自助式”政策包,实现涉企政策集中精准推送。发挥国有资本“以投促引”作用,探索“一区一市属国企”合作模式或组建实体产业发展公司,全方位推动“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市招商署;市国资委、各区(功能区)〕

八、优化重点区域驻外招商。组建驻北京、上海、深港、成都西安招商部门,抢抓重点经济城市产业溢出和产业转移、央企限时迁出北京等重要机遇,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等重点地区的重点企业。各区(功能区)分别组建由副处级领导带队、10名招商人员组成的驻外招商组。建强配优驻外招商部门,为招商团队开展经贸活动创造更多更好条件。〔市招商署;驻京办、市国资委、各区(功能区)〕

九、落实“标准地”供应机制。建立具有珠海特色的“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对每一块国有工业用地的规划条件、投资强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亩均税收等予以明确。各区(功能区)每季度至少提供2块工业“熟地”,优先保障具备动工条件或市级统筹安排落户的项目。及时跟进招商引资项目土地供应需求,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制度,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市自然资源局;各区(功能区)〕

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将招商引资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或者优先晋升职级。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聘请资深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开展社会化招商;密切与券商、创投、基金等机构合作,扩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的广度和深度。〔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招商署、各区(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