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 > 政策详情

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公共服务
市级
实施主体 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企业规模 中型,小型,微型 适用区域 市直属,香洲区,高新区,斗门区,鹤洲新区筹备组(保税区、万山区),金湾区(高栏港),横琴
有效期至 2024年12月31日
发文字号 珠府〔2024〕16号

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4日

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发展环境

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在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制约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风险挑战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2.9%,较2023年回落0.1个百分点。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持续显现,宏观政策空间仍然充足,发展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4.5%,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从珠海自身看,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珠海建市4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各类政策红利不断显现。随着过去两年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积极发展产业新赛道,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攻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增强、动能持续释放,必将带动珠海高质量发展加速崛起。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1313”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三)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正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以上。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按照“一点两地”新定位新要求,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锚定合作区2024年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持续加强要素支撑、产业协同、交通联接、民生保障。定期召开珠海市人民政府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合作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建立与合作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成本共担机制。做好暂需我市代管行政职权事项兜底保障。“联合招商、收益共享”,争取为合作区招引落地产业项目30个以上。联合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支持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加快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推进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南北延线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合作区封关运作。有序衔接澳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民生公共服务。

奋力开创珠澳港合作新局面。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做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服务保障,争取“粤车南下”政策尽快落地,推动粤港跨境物流“西进西出”,加快建设大桥经贸新通道,探索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发挥港珠澳大桥旅游地标作用,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加强珠港澳机场合作,推进航空打板合作。深化跨境金融合作,联动澳门、合作区建设“十字门金融区”,打造广东金融发展“第三极”。携手澳门推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推动横琴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设。配合省加快推动实施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进一步提升珠澳原水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持续优化“跨境通办”服务,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就业创业生活。发挥澳珠极点带动作用,携手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牢牢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整合创新“海岛、音乐、时尚、运动”四大主题,持续实施“全域旅游区区有网红新热点”计划。打造环口岸消费带,做大口岸、免税经济,促进免税消费。培育珠海老字号、珠海消费品“名品”等优质品牌,打造一批珠海本土国货消费品牌。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件消费,开展“珠海购物节”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支持重点步行街(商圈)提质升级。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1898个、总投资1.72万亿元的“三个一批”项目提速建设。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市场办法、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扎实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在交通、水利、产业、新基建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稳步扩大高水平的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重大外贸平台建设,发挥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等园区作用,完善跨境物流功能配套,吸引更多跨境货源集聚。培育外贸新业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进出口,申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谋划珠澳跨境工业区转型,持续推进珠海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优化。优化口岸功能布局,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把握“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拓展海外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稳外资服务力度,精准出台政策扶持,推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香洲区、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城市环境等优势,打造更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高质量孵化器、高水平科创平台,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科创“孵化器”。落实《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促进和保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新区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迈上千亿元大关。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打造集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研发孵化、科技招商、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研发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中科先进院等科创平台建设,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算力成本最低城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做好初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辅导。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业,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优质创新资源和服务。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培育一批技术转移转化研究、运营和服务人才。

强化人才引育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优化升级“珠海英才计划”,推动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倍增、创新创业团队倍增,加快产业青年人才集聚。深化与澳门、合作区人才协同,探索推动与香港建立人才合作机制。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宣讲、参观考察及创新创业洽谈会等招才引智活动,持续擦亮“珠梦未来•海纳英才”珠海城市引才品牌。探索建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综合管理平台,落实境外高端人才认定和个人所得税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来珠创新创业。完善优化院士工作站建设,支持创新主体与院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协同创新。支持中大、北师大、北理工、暨大等在珠高校建设,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4+3”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学材料产业、高端制造装备业、智能家电产业等领域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把握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光伏、锂电池、信创以及集成电路等赛道产能扩张机遇,布局新技术、新产业。强化重点产业项目要素保障,推进重点项目、科技型企业投融资对接,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聚集,精准灌溉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改。全面铺开“盘根计划”,建立分层次企业培育机制,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构建更快捷高效的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机制和要素供给机制,高效推进37个产业立柱项目,推动在建项目快投产、签约项目快落地。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出台企业服务年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方位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空间大整合,加快建设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优化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和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完善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运营机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国际资金跨境流动趋势,深化珠港澳金融开放合作,对接澳门资本市场建设REITs产业园,推进大湾区跨境母基金具体项目落地。深化“金融三张网”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持续推进“广珠铁路连结热点计划”,加强港铁联动,实现珠海港与广珠铁路良性发展。携手港澳探索“一会多地”“珠港澳合办”等会展合作模式,高标准举办2024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等活动。全力办好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借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和亚洲通用航空展“双航展”优势,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推动开通珠海至深圳、陆地至海岛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直航。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直播电商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直播电商城市。集聚发展总部经济。推进邮政快递业发展。

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旅游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做大做强深海养殖及其深加工、种苗、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蓝色粮仓”。依托中海福陆、三一海洋重工等发展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和大型临港工程装备产业。提高游艇整船设计水平,拓展国际市场。推动高栏海上风电等海上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海岛资源开发,市财政安排不少于5亿元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海岛旅游品牌。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形成引领新兴产业和实体产业发展的产业平台,进一步增强国资国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高规格出台《珠海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构建资源要素向产业集中配置的新机制,支持企业平等获取资源要素。深化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营商规则,实施《珠海市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高质量助力产业发展改革方案》,深入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提优攻坚,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持续提升电子证照用证能力,推动粤省事和粤商通平台在企业业务场景的应用。打造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深化政府服务自助机“就近办”,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掌上办”,更多事项实现“跨境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稳步提升服务体验。推动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善信息化配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进信用珠海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六)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东西“双城”联动融合。加快西部城市中心建设,完善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牵引大项目、大产业进驻,引导人口人才在西部地区集聚就业置业。完成珠海大道(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扩建、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珠海隧道建设,形成横贯东西的综合交通网络。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提升西部地区21所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优质发展要素供给,引导人才、技术、金融等资源向西部和乡村流动。

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特区样板。持续深化“1区4镇50村”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可复制推广的亮点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优化镇街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供给,做大红旗镇、斗门镇、平沙镇等中心镇,做强专业镇,高标准建设海岛特色镇,打造美丽圩镇示范样板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粮食生产工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补齐农村道路、污水、垃圾治理等短板,提升乡村风貌,打造独具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推进“村村有物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好珠字号“土特产”文章,加快推动农民致富增收。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协作、帮扶、合作工作。

(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以三大战略通道项目建设为牵引,努力构建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金琴快线北延段(至珠中边界)工程(二期)等建成通车,加快兴业快线(南段)、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二期珠海段等项目建设。加快珠肇高铁施工进度,推动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站城一体工程、南珠(中)城际香山至拱北段开工建设,实现广珠城际珠海段小交路(往返)列车加密开行。推动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一期)完工,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系统谋划推动交通综合治理,开展人民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改善路网“微循环”,打通跃升路、丰源街、文洋路等8条瓶颈路。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高质量的战略规划引领珠海现代化建设,开展珠海面向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开展城市体检,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推进吉大、联安等13个城中村改造,升级改造64个老旧小区。新建市政燃气管道40公里,基本完成全市燃气管道和设施老化更新改造任务。持续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公共停车位1.5万个。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中国”珠海实践、绿美珠海生态建设,打造“风景区中的城市”。新建、改建公园8个,打造城市服务驿站12个,建设林荫道不少于15公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万亩以上,打造5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加快推进前山河等城市主要水体污染整治重点项目,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转运站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深化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打造“爱湾区、留特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品牌。大力实施“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加快市技师学院扩建,支持民办职(技)校、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百万行”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百万人次培训任务。稳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促进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提高至750元/人/年。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1万套。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落实生育支持和母婴保健政策,申报建设第三批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基础学位攻坚行动,新增公办学位不少于2.8万个。深入实施名师名校倍增工程,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全国教师培训南方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东西部均衡布局,支持人民医院、中大五院、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推进遵医五院创建三甲医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固本强基工程。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珠海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改造提升唐家、香洲埠、南屏、斗门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提高文化惠民服务效能,广泛开展市民艺术荟、青少儿艺术花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开放古元美术馆新馆、全民健身综合训练馆。

(九)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更高水平平安珠海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区、镇(街)、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粮食购销监管长效机制,推进香洲区新粮库项目(二期)等建设,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珠海LNG二期、光伏发电、充电设施、储能电站等能源设施建设,持续做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城乡消防、应急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药品、危化品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做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人防海防、拥军优抚安置等工作。

(十)压实压紧计划实施主体责任,确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将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部门职能分解到各主管部门、各区,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梳理总结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指标进展情况。加强督导和考核,将完成情况纳入各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检查监督机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督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职能作用,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善计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及时公开计划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珠海市2024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表

 2031664745.jpg

注:带★标志为约束性目标,其余指标为指导性目标。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珠府〔2024〕16号).wps